央行副行长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强调:“总体看,银行业整体运行是稳健的,拨备和资本水平是充足的。截至今年二季度,资本充足率14.21%,较年初下降了0.43个百分点,虽然比年初下降了,但是远高于10.5%的监管要求,所以目前没有必要下调监管要求。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保持资本充足是很重要的,未来即使资本充足率下降,也不能通过下调监管要求来满足,那样做是自欺欺人,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丰富的补充资本的手段。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了下降,一方面是因为贷款的增加导致风险加权资产增长,另一方面拨备计提的增加导致利润下滑,于是大家就幻想监管部门能够给吃紧的资本松松绑。

我们知道现行资本充足率资本的要求是10.5%,其中最低资本要求为8%,储备资本的要求是2.5%。储备的资本在危机时刻是可以用来消耗的,只是从目前经济情况来看,远未到降低储备资本要求的境地。

资本充足率指标看似直观,超过10.5%就达标,可是监管为了防止触碰底线,往往会设计出分层指标来控制,监管评级也将满分设定为最低资本充足率的1.2倍。MPA对计算出来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达标要求也要求低于现实中计算出来的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的分子,也就是合格资本也不是那么好理解,因为其包括了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要了解核心一级资本首先得深入把握会计资本的概念。

会计资本是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者权益,由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所构成,实施I9的还有其他综合收益。

如果是集团层面,并表后加上少数股东权益构成了合并报表会计资本。

会计资本是监管资本中核心一级资本主要计算项。

如果商业银行发行了计入会计资本的优先股,符合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可以作为监管资本中其他一级资本,并表时符合条件的少数股东资本工具也可计入。

核心一级资本简单而言就是在会计资本上的加加减减。会计的复式记账法往往让人头晕,明明无形资产在资产端,为何计算合格资本时要扣除(土地使用权除外)?

原理也很简单,包商银行破产了,当年开发的核心系统一文不值了。资本必须是实打实的,在持续经营下能够吸收损失。所以那些在会计资产负债表上虚而不实的商誉啊、无形资产啊都得给扣掉。如果和另外一家银行交叉持股,或是股东不是用自有资金而是从被投资银行贷款其实也是虚的,这些钱不是真金白银,是因为会计的复式记账法创造出来的资产,所以统统给扣掉。

银行如果控制了另一家银行,对其核心一级资本投资在自身未并表时要全额扣除,否则A投B、B投C,银行集团的资本越来越多。这显然也不合常理,那些虚增资本的银行最终也会遭到市场的挤兑。

此外,银行预期的损失要提减值准备

,比如100万贷款,借款人跑路了,押品又不足,明明看着不值那么多钱,人家AMC明码标价也就20万元,爱卖不卖,银行还当个宝贝,假模假样的提了30万元准备金,实际上100-20-30=50万元应该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并未计提。如果综合下来没有达到监管的最低要求,就存在资本的缺口。那这块也得从核心一级资本里扣除。

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简单而言就是银行发行的优先股和永续债。其股性特征决定了其与核心一级资本一样在持续经营中能够吸收损失,和其大哥都能充当风险的坚强后盾。由于这部分已在所有者权益中体现,所以不再在核心一级资本中计算,但放到其他一级资本中计算。

二级资本工具虽然在负债端,但由于在银行破产清算时能先于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吸收损失,也就是清算时,先还债权人的钱,全部还完了,再还二级资本债的持有人,如果还有多余才轮到优先股和永续债,最后才到权益资本。不过银行的投资者最后还能拿到钱的这种可能性也比较低,二级资本债在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比例时就要转为普通股或者减记了,减记就是没有了。

二级资本债是真金白银,计算出来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就不是了,因为是对银行多计提拨备的奖励。但也不能拼命计提,多提了利润少了财政部不答应,少交税了,超过最低标准2倍视为隐藏利润。银行年份好的时候多提拨备就是广积粮、缓称王,以备不良贷款上升时的不时之需,可以充分用来调节利润。只有券商银行分析师才喜欢没事分析银行利润,股东让我涨就涨,监管让我降就降,银行利润都是做出来的。

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就更有意思了。它由三部分组成,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合计而成。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相对来说计算不难,本质就是内评法的简化计算,PD×LGD用风险权重来表示交易对手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的乘积,这个权重由监管统一划定,省的银行自己去计算。像国债、央票、利率债违约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有交易对手就有违约的可能性),只是0.0000000….000001,所以风险权重是0。

一般企事业单位100%,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全损的9.5%,就是10.5%的倒数。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风险权重是75%,倒不是监管多仁慈,只是这些数量多参照零售管理的违约相关系数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50%,算是比较低的了,加按揭就得150%,这体现房住不炒的原则。

交易对手如果是商业银行要结合融资期限看,3个月内属于短期风险暴露,按20%,超过3个月按25%。如果不是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除政策性银行和国开行的非次级债务是0外,其他统统按100%,不管你是能吸收存款的省联社、村镇银行、农合行、财务公司,还是非银机构,券商、信托、保险公司、各类资管产品等等。

风险权重也有高的,说明其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的乘积高。比如,对一般工商企业的股权风险暴露、非自用不动产都是1250%,如果被动持有的抵债资产刚开始不高,但2年处置不掉就到1250%了。

银行投资银行发行的普通股、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要在资本中先做大小额门槛测试,达到门槛的扣掉,没达到的在表内风险加权资产中权重分别按250%、250%、250%和100%。

如果银行投资了资管产品,要穿透计量其基础资产的风险权重,总而言之,谁最终拿到钱,债务人是谁就按其特征放入对应的风险权重之中。

当然,在计算信用风险暴露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合格风险缓释工具的降低风险的作用,比如用国债、政策性银行债、保证金、商业银行的保证或承兑来作为担保,风险没那么高了,将风险缓释覆盖部分乘以风险缓释权重再加上未被缓释部分乘以债务人风险权重就得到经过加权后的风险资产余额了。

表外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和表内其实一样,只是事先要乘以表外风险转换系数(CCF),有些表外业务转为表内的可能性高,比如银票、融资性保函,CCF就是100%;有些则比较低,比如一年期以内的跟单信用证是20%,非融资性保函是50%。

表外最难理解的部分是贷款承诺,准确应该是用信承诺。给客户授信后如果没有用,则就是一种承诺,这种承诺又可以分为不可无条件撤销的和可随时无条件撤销的。不可撤销的CCF自然高一点点,20%,可撤销的就是0%了。中国银行业的大部分是我的格式合同(霸王条款)我做主,想不给用就不给用,没得商量。不过,碰到大国企、上市公司就怂了,为了拉存款,就只敢签不可撤销的了。所以可撤销的承诺多,不可撤销的少。

尽管信用卡未使用额度在合同上是可撤销的,但符合条件的信用卡未使用额度依然是20%。这是零售有时候控制不了的缘故吧。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现在越来越多,买断式回购交易、债券借贷等证券融资交易,衍生品交易都会面临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这个风险是双向风险,经济价值流向哪方,哪方就有违约的可能性。代持变成真持,卖断回购不回购的现象也层出不穷。所以那些漏计算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的银行应当注意了,不会算而不算也是风险

此外还有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暴露,这个更简单了,按不靠谱的评级级别来就行了。但要注意的是只有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CLO),交易商协会的资产支持票据(ABN)和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ABS)才可以这么计算。其他的非标ABS当地监管估计不会认可。

市场风险资产很多小银行因为还没划分交易账簿还没开始计算,不过2021年实施IFRS9,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原则上都要纳入交易账簿管理,除了不能穿透的基金之外。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无论怎么科学法计量都显得不靠谱,因为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的识别、收集和处理都很困难。

不过操作风险加权资产用基本指标法则非常简单,只要将连续前3年的净利息收入和净非利息收入相加得到总收入。前三年中每一年的总收入与α系数(15%)乘积的算术平均数。当三年中任何一年的总收入为负时,不纳入计算范围。最后乘以12.5得到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文章一气呵成。希望对资本充足率不太了解,不会填报的表弟表妹们有所帮助。

最后补充一句,实体经济不行要打吗啡,救得活更好,救不活大家一起玩完,所以该延期的贷款还是延吧,这样1104报表至少在今年会好看一点。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大队长金融”,获取更多金融监管深度解读点一下在看~


降低资本充足率要求,那样做是自欺欺人!明白这句话要弄懂如何计算CAR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