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前期减值计提不足,即使以前年度构成错报,但是由于该财务影响已经集中体现在2022年业绩预告中,并未导致公司股价异常波动,从而打断了损失因果关系,导致投资者不能仅据此要求赔偿。

但是如果涉及未曾披露.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29,146.82万元到33,057.82万元,同比减少303.90%到344.68%,且出现亏损。

而本次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时,公司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2022年度报告显示,格力地产净利润亏损高达26.83亿元,导致公司巨亏的原因就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7.68 亿元,主要为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公司的解释存货减值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新冠疫情及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影响,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及成交价格均出现大幅同比下滑;二是公司前期对部分存货项目的经营预期与市场实际销售价格情况存在差异;三是为加速存货去化,加快资金回笼,公司新一届管理层采取积极、灵活的营销策略,拟将部分存货项目加速销售去化;四是为盘活公司资产,公司新一届管理层适时调整项目定位,部分存货项目处置方式发生变化。

2023年7月14日上市公司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反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股盾网正在办理该股票投资者索赔案,本次监管机构对公司立案调查的具体原因尚未公布,但是股盾网团队认为,依据新《证券法》及司法解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的责任由原来的“过错原则”改为“过错推定原则”,除非能够充分举证证明自身无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这一条规定实际上是相当严厉的,显示惩戒机制更加严厉。

早在2022年业绩预告时,交易所已经关注到公司集中减值的问题,对比2021年度仅减值1.13亿元,公司集中减值迹象明显,在2月11日回复上交所监管工作问询函中公司答复称:公司管理层前期对于相关区域房地产销售市场发展趋势预期过高,未能充分结合外部市场经营环境变化进行预判,经营策略调整不够及时,导致对存货减值的预估较为保守,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够谨慎的情形。

到了年报披露后,交易所再次要求格力地产说分析以前年度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和准确性,以及集中在2022 年末大额计提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前期应计提减值未计提、2022年集中计提大额减值进行利润调节的情形。

该问题截止今日尚未答复资料显示,格力地产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房地产业务板块,由于近年来房地产业务的整体表现相对低迷,便逐步从房地产开发向其他领域探索此前,格力地产欲通过购买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实现跨界转型。

不过,目前该事项处于中止状态,2023年5 月26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公司向上交所申请中止审核与珠海免税集团重组事项,并将在财务数据更新完毕后申请恢复审核对于中止审核原因,公告显示系因相关财务资料有效期接近到期,为保证上交所审核期间财务数据的有效性,需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加期审计,并补充提交相关文件。

截至2023年3月3

股盾网团队根据『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规定,正在办理该上市公司涉嫌违法违规对投资者造成损失案件,详请可关注股盾网了解。


格力地产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股价一字跌停,股民可参加索赔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