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格力地产三季度净利亏损0.61亿元,房地产业务在房企中处于落后位置,鲁君四不再担任董事后,格力地产能否在新一届董监事会成员的带领下重振业绩?近日,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地产,600185.SH)披露三季度业绩,前三季度格力地产净利亏损0.61亿元,同比下降109.5%。
目前格力地产的房地产业务在房企中处于落后位置,同时格力地产有意进行资源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格力地产正值董监事会项,导致格力地产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控股股东及鲁君四被通报批评。
针对上述情况,发现网向格力地产发送采访函请求阐释,但截至发稿前,格力地产并未给出合理解释前三季度亏损0.61亿元,房地产业处行业落后康大药房。
10月28日,格力地产披露三季度业绩。报告期内,格力地产实现营业总收入27.55亿元,同比下降55.35%;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下降109.5%。
(图源:2022年三季报)对此格力地产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板块业务受市场环境下行和新冠疫情影响,结转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时,公司对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收益剔除科华生物控股子公司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利润。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格力地产的主营业务收入依旧来自房地产业,但在房企中,格力地产处于靠后位置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显示,全口径金额方面,格力地产在200家房企中排名第,全口径金额为14.7亿元,入围门槛为12.5亿元。
权益金额方面,格力地产排名第171,权益金额为14.7亿元,入围门槛为9.4亿元其他主营业务方面,如大消费与医疗健康业务的营收,格力地产并未在半年报、年报中披露具体营收金额,不过格力地产的资源整合在持续进行。
2021年年底,格力地产拟转让珠海海控远洋渔业投资有限公司股权,并委托北京华亚正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其进行了资产评估2022年4月1日,格力地产拟将珠海海控远洋渔业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转让挂牌底价不低于2736.09万元,目前交易对方尚不确定。
2023年7月14日上市公司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反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股盾网正在办理该股票投资者索赔案,本次监管机构对公司立案调查的具体原因尚未公布,但是股盾网团队认为,依据新《证券法》及司法解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的责任由原来的“过错原则”改为“过错推定原则”,除非能够充分举证证明自身无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这一条规定实际上是相当严厉的,显示惩戒机制更加严厉。
(图源:wind,公司公告)据悉,上述股权转让进程的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皆为渔业水产养殖开发、农产品加工服务等业务,目前的收益也不太乐观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格力地产正处于业务转型期,但无论格力地产如何转型,房地产业务的比重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被轻易动摇。
发展新业务的同时,格力地产的房产业务也需提振鲁君四董事一职将被取代,曾两次违规被处分10月份,格力地产正处于新一届董监事会成员提名换届期,10月21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公司第七届监事会将于11月12日任期届满,由鲁涛先生担任公司第八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
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其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根据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彼时,格力地产表示,鲁君四可以正常履职,公司董事会亦可以正常运作;该事项尚不会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经营管理、业务及财务状况正常然而,据发布此公告还不到两年的时间,2022年6月17日,格力地产从上饶市公安局获悉,鲁君四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上饶市公安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图源:wind,公司公告)发布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前一日,格力地产董事会免去了鲁君四的董事长职位,由总裁林强代行董事长如今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候选名单正在相继公布中,本届董事会届满后,鲁君四的董事一职将被自动取代。
除了是格力四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具体情况为,2016年8月,为了给格力地产募资,珠海投资与定增对象签署《附条件远期购买协议书》,并约定了格力地产二级市场收盘价需满足的条件之后触及回购条件时,珠海投资未按协议规定购买定增股份,所持的格力地产股份因合同纠纷也被定增对象申请冻结。
然而格力地产迟至2019年12月5日在对监管问询函的回复中才披露上述协议签署内容,并称在非公开发行方案实施过程中不知晓该协议的签订值得一提的是,珠海投资及有关责任人曾以“能保障中小股东利益”“协议中的回购条件未成就”“当时法律法规的时效性”三点原因提出申辩,但上交所驳回了申诉理由。
(图源:wind,公司公告)(记者罗雪峰,财经研究员高冉)
股盾网团队提示:受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误导,造成损失的,建议投资者通过法律途径争取挽回部分投资损失。法院审理中,因审判执法人员对法律问题存在不同理解,索赔结果以法院最终生效裁判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