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量企业涌入数字藏品市场,推动着数字化文化生态的创新性发展。
数字藏品是源于国外NFT(Non-Fungible Token,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映射特定资产的“非同质化代币”)概念,依托区块链技术,对特定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
数字藏品有什么特点?
数字藏品具有不可分割性与唯一性。数字藏品是物品的凭证,更多是一种数字商品。它的价值依托数字商品的实际价值,它的价格源于市场对该物品的价值共识。境内数字藏品的所有交易信息,包括买卖双方的身份、资金等信息都能落实溯源。
数字藏品主要应用有哪些?
艺术品、收藏品、音乐、游戏等数字内容领域是目前数字藏品发展最快的应用场景。在实体经济行业,数字藏品也正逐步开展创新应用。
在科研领域,数字藏品可以助力生物样本的流转和确权,确保唯一性、真实性及合法拥有属性。
国内申请数字藏品区块链备案的主体数量正急速攀升,据网络媒体称市场规模已达近3亿。
在中国,数字藏品正蓬勃发展
龙头企业。自2021年以来,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蚂蚁、腾讯、百度、京东在获得全国网信部门合法备案的基础上,各自组建了数字藏品基础平台,开展数字藏品业务。并以“自营发售”“淘宝网店”两种主要方式,推动国内数字藏品行业发展。
相关企业。国内其他科技、传统艺术品、收藏品、传媒、文化等公司也随之纷纷转行或介入数字藏品领域,甚至包括地方文交所、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等国有机构。
小知识:
数字藏品行业多以《中国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公约》《关于规范数字藏品产业健康发展的自律要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协会、中国证券协会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等相关行业自律文件为主要依据。
对于数字藏品这一新兴事物,公安机关根据《区块链服务管理规定》配合网信部门进行规范管理。
如火如荼的数字藏品正推动着数字化文化生态的创新性发展,但是,数字藏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家在购买时应仔细甄别,警惕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价格炒作、知识产权、
文化出版等问题
与实体艺术、收藏品市场相同,数字藏品形式表达的数字艺术、收藏品及其它数字商品也会在市场交易中出现炒作风险,使得交易价格高到离谱。
此外,数字商品普遍存在难以定价、知识产权难以确权、数字文化出版审核等问题,存在一定的乱象,还可能演变出非法“交易所”等问题。
网络欺诈风险
普通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数字藏品的概念和意义并不熟悉,容易被黑灰产利用,遭遇网络欺诈、蓄意炒卖等。
信息安全隐患
数字藏品是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的新兴技术。在国外主要是以公链为基础,在国内则以私链、联盟链建立起能监管、溯源的行业体系。
但少数国内从业者并不能分清其中的区别,市场上仍存在混杂着以公链为基础的数字藏品,形成了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洗钱、虚拟货币及跨境
资产转移等金融风险
数字藏品产生高溢价后,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洗钱活动和跨境资产转移的通道。同时,境外网上交易数字藏品,广泛存在使用虚拟货币现象,产生了对金融秩序冲击的风险。
市民要选择可靠的平台
购买数字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