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经过6次自主变轨,终于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按照我国空间站的建造计划,在神舟十四号发射之后,问天和梦天实验舱这两个模块将分别于7月和10月发射。

最近几年,我国的航天发射有望保持高频次的态势,这对于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都具有较大的利好作用。而且适逢国企改革,航天科技集团将迎来内生式和外延式两大驱动力量的共振,旗下哪些公司将会收益更大呢?

中国卫星

中国卫星作为航天五院旗下的上市平台,未来有望继续承接集团关于小卫星的资产。但是,对于一些核心的航天卫星技术,至少在中长期内是不大能实现的。因此,中国卫星在这次的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能内生式的增长是重点。

中国卫星在国内小卫星制造领域的具有龙头地位与技术优势,其技术优势主要集中于宇航和小卫星两大方面。

在宇航制造领域,中国卫星已经累计完成了150余颗卫星的研制发射任务,其主要面向海洋观测、环境与灾害监测、对地遥感等多个领域。

在卫星应用领域,中国卫星积极参与卫星互联网等新基建,同时公司依托北斗产业发展,融合创新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多项技术,强化天地一体化技术优势地位。

而且在2022年3月,公司还入选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这将有利于促进公司深化市场改革。

因此,中国卫星未来的看点还是宇航和小卫星方面的爆发力,至于资产整合等方面的因素,暂时还看不到。

航天动力

早在2017年,航天科技集团就已经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资产证券化率由15%提高至45%,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其资产证券化的方案迟迟未见出台。

据了解,航天动力是航天科技集团下属航天六院培育的民品上市公司,主营产品是将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转为民用的液力变矩器、特种泵等。

航天六院作为国家液体火箭动力的中坚力量,产品包括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上面级动力系统、姿轨控动力系统和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产品应用于导弹、火箭、卫星、飞船、探测器等各种航天器

但是,这部分资产是不可能上市的,所以除了大火箭之外,航天六院最可能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方向是民品的一些应用公司。航天科技六院下辖陕西、北京、上海和武汉地区11家企事业单位,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收入340亿(其中军转民应用达到200亿元左右),航天六院已经明确表示将航天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应用到民用产业中。

所以,航天动力最有可能承接的大股东资产就是液氧煤油发动力等航天发射动力技术的民用化资产。因此,航天动力值得重点关注。

航天机电

航天机电的控股股东为航天科技八院。

目前,航天机电的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光伏组件,而大股东航天八院则是中国卫星研制的骨干单位之一,承担了大量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任务。而这些资产是不大可能或者说在短期内不大可能注入到上市公司的,因此未来航天机电的出路有可能是让渡给其他的公司,或者大股东注入一些相关的零部件资产。

航天电子

航天电子经过多次资产整合,目前为止大股东手里只有一些科研院所的资产,而科研院所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可行的改制标杆可以参照。

不过,航天电子的大股东资产注入倒是没有阻碍,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改制方面,因此未来一旦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航天电子的资产整合预期是很大的。

航天工程

航天一院作为承担我国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的最强单位,具备强劲的盈利能力。航天一院曾表示到“十三五”末期,实现营收1000亿元,利润总额60亿元,作为航天一院的唯一上市平台,航天工程的资产重组预期较大。

但是受限于集团资产的保密性,很多资产无法注入到上市公司层面,因此未来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把一些液氢的民用技术注入到上市公司。

而液氢作为未来氢能源的重要运输保存形式,将受益于行业的发展。

因此,未来航天科技集团大概率还是走内生式增长的方式,依靠资产整合的外延式发展可能不是主要方式。


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航天科技集团迎来内生式和外延式共振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