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实习生 冯雪 厦门报道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跟很多GP团队都交流过,希望选择能够长期陪伴、共同成长的GP团队去合作。”近日,在2023母基金年度论坛暨第四届鹭江创投论坛期间,惠州国投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惠州产业母基金董事长李俊峰在接受采访时说。
惠州国投成立于2021年8月,是由惠州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机构主要面向资本市场开展股权投资、资产投资管理、金融服务等资本运作,推动形成涵盖母子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创投基金等协同发展的基金群。
2022年7月,惠州国投设立产业投资发展母基金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这也是惠州历史上第一支百亿母基金。经过一年发展,该母基金已储备合作子基金规模近20亿元,资本放大约三到四倍,合作机构主要包括建信信托、中国风投、广发证券、广东粤科、力合科创、航天科工、中银粤财等。
“目前,我们的母基金已经签约11家GP。我们希望以双GP的模式跟这些知名GP开展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承担挖掘本地优质项目、推动所投项目在本地落地等工作,配合GP做好募、投、管、退的各个环节。”李俊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在筛选具体GP团队时,李俊峰将投资标准总结为态度、深度、温度三方面。 首先,GP要在态度上认真研究区域经济,对当地产业情况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匹配自身资源。第二,根据历史经验和业绩,GP要形成对产业的覆盖深度,能够通过投资促进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第三,GP应该不断了解LP的诉求,双方形成有温度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
围绕“2+1”产业集群做投资
如今,惠州正构建“2+1”现代产业集群,打造“3+7”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产业集群,培育生命健康产业。
为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助力当地产业发展,惠州国投主要围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生命健康三大产业进行投资。目前,惠州国投旗下控股德赛西威、德赛电池两家上市公司,并且是上市公司TCL科技的主要股东。去年,其参投的奥迪威登陆北交所,成为惠州国投收获的首个IPO项目。
“惠州本地上市公司总数不多,但质量普遍较好,许多都是细分行业的龙头。比如德赛西威是自动汽车智能座舱细分行业的龙头,德赛电池是新兴储能领域的头部企业,TCL是信息电子领域的龙头。”李俊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说。
这位曾在上海工作数十年的前金融机构高管,来惠州不到一年时间,却已对当地企业如数家珍。据了解,李俊峰此前在商业银行及公募基金担任高管,积累起丰富的一二级市场基金操刀经验。去年8月,他以市场化选聘方式接过惠州市委组织部递来的“橄榄枝”,成为惠州国投总经理,开启职业生涯的新征程。
“我希望能够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新浪潮中。”李俊峰说。从头部金融机构到地方国企,他坦言自己明显感觉到几方面变化。
首先是对产业链条和企业家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以往在金融机构时,主要是从二级市场角度做产业调研,大部分情况下是跟公司创始人或者董秘见面交流来了解公司和产业。现在来到地方国企,可以深入到工厂,对企业和企业家有更深刻的感性认知。
“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人物,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现在有更多机会去跟创始人接触,了解他所做的事业。”他说。
同时,在地方国企工作过程中,对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策和国家政策的理解更加通透。“从企业家、产业链条到地方政府,我们的接触面更广、视野更开阔,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认知,有利于进行更全面的投资布局。”李俊峰说。
更应关注引导基金实缴落地情况和投资质量
今年以来,地方政府的股权投资热度不断上升。广州、重庆、安徽、江西等多个省市,纷纷设立千亿规模的产业引导基金,不断优化整合资源来支持当地产业发展。
“现在各地百亿甚至千亿规模的基金确实越来越多,我们更应该关注真正的实缴落地情况和持续投资质量。”李俊峰说。
同时,记者注意到,不同于把逐利作为投资目标的市场化投资机构,国资机构在做投资时,通常存在追求“既要、又要、还要、更要”的特点。具体来说,其既要支持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投早投小,又要满足地方招商引资需求,还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带来经济效益,更要注重投资风险的把控。
李俊峰认为,“既要、又要、还要、更要”目标的提出折射出各地政府招商的“内卷”。大家会尽最大努力完成这些目标,但确实很难说百分百达标。
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惠州国投首先要深入研究地方产业,寻找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方向的GP去合作。第二,要针对性地去投资,而不是乱投资。“我们做投资要讲效益,兼顾对属地经济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投资符合地方产业规划,同时又是大湾区重点发展方向和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李俊峰说。
第三,针对性投资并不是只投资本地项目,惠州国投可能会在外地设立市场化团队,去全国各地选择合适的标的去投资。团队base惠州、辐射湾区、放眼全国,希望成为国内一流的政府国有资本投资平台。
第四,在投资管理团队的建设上,要符合ESG的理念,进行治理结构的不断优化,并且在最开始投资时就注意风险的把控。结合过往二级市场投资经验,李俊峰认为,一级市场投资也可以走向量化阶段。比如对投资主体设置多因子指标,通过指标在量化的基础上叠加人工的判断,会让风险把控更加全面。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