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9月27日电,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3年第三季度例会于9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

物价低不好吗?为什么要涨价??

这主要是因为10月份的PPI数据是-2.6%,在经济学里这就标志着通缩马上就要开始了。

通缩也就意味着中国政府的债务要还更多,在国际贸易当中成本也会更大,那么到底什么是通缩?

通缩的存在与通胀是相对的,通胀就是以前100元能买到10斤大米,通胀后要花120元,通缩后只要花80元。

通缩虽然减少了你的生活成本,却增加了你的债务,当然你手里债务少就会觉得十分舒坦了。

学术界上普遍认为美国大萧条就是美国大萧条时期被认为是典型的通货紧缩时期,日本失落的三十年也一直是通缩,中国也曾经经历过两次通缩。

一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1997年-2002年),其间CPI、PPI负增长月份累计分别为39月、51月,最低值分别为-2.2%、-5.7%,中国通过国企改革、银行改革、发行长期国债投基建、加入WTO等走出通缩;这一波通缩危害是巨大的,东北最大的下岗潮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

二是2012年-2016年,其间PPI连续54个月为负,最低达-5.9%,但CPI仍为正值,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走出PPI通缩。

现在中国还没有到通缩的程度,但是这波涨价去通缩的操作实在不怎么明智,是标准的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他们可能觉得物价上涨,配合银行利率下降就能够让你去消费,在我看来这没有啥作用。

书本上写这么操作是能够解决通缩,在我看来这没有任何的作用。你对现在的中国人说现在不花你的钱将要不值钱了,要赶快花掉,他们根本就听不懂。他们担心的是明天你失业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了,这些钱能帮你度过难关。

物价越涨,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会越低,就越是不敢花钱,就算有一天银行的存款没有利息而要收取费用,人们仍然会存款。

不少人不相信是吧?日本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作用。

要想让人们消费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给他们希望,给他们有保证的未来。

欧美为了不通缩提供了高昂的福利,现在的他们都有着难以偿还的政府债务,显然他们的路也是不可以的,思路却是可取的。

我们可以改变欧美以货币形式发放福利的方式,而是选择以物质形式发放福利,福利不能让领取者获得好的生活,而仅仅是能够维持住生计。

领取福利的门坎要低,想要领取就能够领取,发放的东西要是拿不走,没有市场的劣等货,以激发领取福利者奋斗的念头,又不至于因为某些原因而失去生活的希望。


你知道通缩的危害有多大吗?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