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蓝字关注
招股说明书中,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均处于在研状态,尚未形成销售收入,并披露了以下内容:
预计采取的销售模式:自有销售网络或合作模式进行商业化销售,基于临床需求和市场竞争环境,不断调整营销策略三大期间费用发生金额及构成,管理费用下的专业咨询及顾问费、工程设计及建设咨询费、招聘费、私募融资等专业服务费情况已产生的营业收入构成:来源于技术转让(license-out)和技术服务的其他业务收入风险因素:第三方委托研发、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员工及合作方不当行为、相关在研药品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对公司未来业绩可能存在不利影响等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约19.97亿元,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7659.10万股。
爱科百发是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专注于儿科疾病、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领域全球化创新药研发的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通过自主开发的全球同类首创或具同类最佳潜力的抗RSV感染、以及其它抗病毒、抗纤维化、抗炎症药物组合。
现将招股说明书原文摘录出来供相关药企参考:
销售模式
目前发行人核心产品均处于在研状态,尚未形成销售收入,研发进度最快的产品AK0529预计在2023年实现商业化销售。随着产品的获批上市,公司将通过自有销售网络或合作模式进行商业化销售,充分发挥产品临床治疗优势和同类首创(First-in-Class)的独特创新药地位,通过渠道覆盖迅速产生销售收入,并争取在国家医保政策对儿科急需药品的有利保障下最快速度将药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同时,发行人将基于临床需求和市场竞争环境,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掌握该临床治疗领域的主动权。
期间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的构成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分别为13,213.80万元、22,187.44万元及24,481.44万元,以管理费用与研发费用为主。2022年下半年,公司的主要产品接近商业化阶段,公司组建销售团队,产生职工薪酬及股权激励等销售费用。1、销售费用报告期内,销售费用主要构成情况如下:售费用。2022年下半年,随着公司主要产品接近商业化,公司组建了销售团队,产生相关薪酬和股份支付等支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未上市销售,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及其与可比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的比较不具有参照意义。2、管理费用(1)管理费用构成及变动分析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明细如下: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分别为3,435.13万元、8,804.77万元及5,686.03万元。公司管理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费用、股权激励费用、专业服务费用、租赁及物业费、折旧摊销费用及办公费等。报告期内,随公司业务发展,管理费用有所上涨;2021年管理费用较高,主要是原港股申报过程中产生的专业服务费和人员增长造成的职工薪酬费用的上涨。①职工薪酬费用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分别为1,148.12万元、2,037.17万元及2,400.56万元,按当年薪酬总数除以年末行政管理人员数量计算的平均薪酬分别为52.19万元、56.59万元及82.78万元。管理费用职工薪酬随着管理与行政人员结构变动及公司治理体系逐步完善而提高。2022年人均薪酬较2021年增长较多主要系公司部分资深管理人员在2021年入职,相关人员2021年工资未涵盖全年,导致2022年末计算平均薪资时,管理人员平均薪资上涨较多。②股权激励为了调动人员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发行人历史上先后通过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实施股权激励(以下简称“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计划基本情况具体详见本招股说明书“第四节发行人基本情况”之“十一、本次公开发行申报前已经制定并实施的股权激励及相关安排”。2014年Ark Cayman通过股东会决议,制定了股权激励计划并开始实施,之后陆续向Ark Cayman及其子公司(以下合称“Ark集团”或“集团”)的高管、员工和顾问发放股权激励。截至红筹重组前,ESOP计划发放总股份数占总股本的8%,合计,690股,所有期权均未被行权。签订了《重组框架协议》,拟进行重组并拆除红筹架构,将所有被激励人员在Ark Cayman持有的权益取消,并由上海爱科向被激励人员重新发放限制性股票作为股权激励。取消的期权未摊销完毕部分,一次性计入费用。重组完成后,持股平台爱科臻谋、艾佰钇、Green Genesis及爱尔凯合计持有公司8%股权。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期权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确认股份支付金额。根据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方案,公司在授予日采用二叉树模型(Hull-White ESO Binomial Tree model)确定Ark Cayman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对于限制性股票,参考近期交易价格确认爱科百发限售股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对可行权股份数量的最佳估算为基础,按照股份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费用。报告期内,激励计划在各期确认的股份支付金额情况如下:③专业服务费报告期内,公司计入管理费用的专业服务费用为898.91万元、4,743.04万元及895.27万元,占管理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6.17%、53.87%及15.74%。中介服务费具体情况如下:公司管理费用专业服务费包括专业咨询及顾问费、工程设计及建设咨询费、招聘费、私募融资等中介机构费用。2021年,公司管理费用中中介机构费用较高,系当年发生的境外红筹架构拆除咨询费用及港股申报专业服务费用。相关费用主要为公司境外红筹架构拆除、融资活动产生的咨询费用及筹备港股上市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顾问费、法律咨询费和审计评估费用等。随公司在2022年初终止了港股上市活动,相关费用有所下降。2022年,公司咨询服务费主要为科创板上市支付的中介机构服务费及专业咨询及顾问费、工程设计及建设咨询费。④折旧及摊销费用报告期内,公司折旧及摊销费用主要由固定资产及公司办公场所租入资产改良产生。2021年金额上涨主要系公司当年搬迁办公场所,新办公场所装修的摊销及新增办公设备的折旧金额较以前年度有所增加。(2)管理费用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分析报告期内,公司处于新药研发阶段,产品未上市销售,公司的管理费用率及其与可比上市公司管理费用率的比较不具有参照意义。3、研发费用(1)研发费用构成及变动分析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明细如下: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0,640.77万元、13,904.86万元及19,591.97万元,主要为非临床研究服务费、临床研究服务费、职工薪酬费用及股权激励费用,前述费用合计占研发费用的比例在85%以上。其中,临床研究服务费及非临床研究服务费包括CRO和CDMO机构的技术服务费、医院的临床试验服务费等。剔除股权激励的影响,报告期内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7,219.50万元、12,224.69万元及17,297.29万元。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入进行创新药物研发,各期研发费用投入保持在较高展。其中,AK0610进入了临床前研究阶段后期,AK0707进入临床研究阶段,AK3280和AK3287的临床试验亦持续推进;同时,核心管线AK0529于2022年完成III期研发工作,申报NDA,产生费用相对较高;多管线同时研发,整体耗资较高。报告期内,除license-in的专利技术的许可费及里程碑费用外,公司无资本化的研发费用。(2)研发费用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分析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未上市销售,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及其与可比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的比较不具有参照意义。(3)研发费用分项目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如下:(4)研发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公司在研发项目立项与审批、研发过程管理、研发费用归集及核算、结题验收及研发成果保护等环节上,均建立了合理且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且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均得到了有效执行。营业收入1、营业收入整体情况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整体情况如下: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15.09万元、.95万元及229.00万元,为其他业务收入,无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技术转让和提供针对技术授权许可的技术服务收入。2、营业收入变动分析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如下: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未有产品上市销售,营业收入实施许可合同,约定的相关收费包括固定许可费、商业转换提成和销售提成。2021年和2022年,公司就转让给特宝生物的专利技术的临床前研究提供服务,获取相应收入分别为.95万元及229.00万元。风险因素第三方委托研发风险新药研发涉及的工作量较大、技术难度较高。虽然公司在筛选第三方机构时有较高的准入要求,且在委托研发合同中对第三方机构的权利义务有明确的约定,但公司并不完全控制该等第三方机构的工作。若该等第三方机构出现合同履行未达预期或未能遵守监管规定等情形,公司获得的临床前及临床数据在进度或质量上将受到不利影响,可能导致临床前研究或临床试验延长、延迟或终止,从而影响公司药物研发项目的整体时间表。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风险创新药企业较易涉及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索赔等法律程序,公司在研药品的领域可能存在公司目前并不知悉的第三方专利或专利申请。随着第三方专利申请或专利保护的动态变化,以及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细分领域对新药发明专利保护的不断强化,公司正在开发或未来拟开发的候选药物仍可能存在被指控侵犯第三方专利权的风险,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索赔、申诉或其他潜在的法律纠纷,从而可能导致公司支付损害赔偿或对进一步研发、生产或销售候选药物造成不利影响。药品商业化不达预期风险创新药物研发成功后,需要经历市场开拓及学术推广等过程才能实现最终的产品上市销售。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并无商业化销售产品的经验。现阶段公司规模较小,存在销售团队招募进度不及预期以及入职后短期内流失的风险,从而对药品的商业化推广带来一定不利影响。未来,若公司的销售团队不能紧跟政策动向,把握市场竞争态势,或销售团队的市场推广能力不达预期,未来获准上市的药物未能在医生、患者、医院或医疗领域其他各方取得市场认可,将对公司实现产品商业化并获得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员工及合作方不当行为风险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涉及公司的员工、经销商及其他第三方与医疗机构、医生及患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若上述主体的不正当行为导致违反中国或其他司法辖区相关法律,公司又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公司的声誉可能会受损。此外,公司可能需要对其员工、经销商或其他第三方所采取的行动承担责任,这可能使公司面临利益受到损害、被监管机构调查及处罚的风险,从而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在研药物产生销售收入前,公司需要在临床开发、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成功上市前,公司营运资金依赖于外部融资,如经营发展所需开支超过可获得的外部融资,将会对公司的资金状况造成压力。如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取得盈利或筹措到足够资金以维持营运支出,公司将被迫推迟、削减或取消公司的研发项目,影响在研药品的商业化进度,从而对公司业务前景、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相关在研药品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对公司未来业绩可能存在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0,640.77万元、13,904.86万元和19,591.97万元。公司产品管线拥有多个已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项目,同时储备多项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在研项目。公司未来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在研项目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新药上市前准备工作。根据公司会计政策,目前阶段公司相关在研药品的研发支出均予以费用化,随着公司在研项目的推进,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因此产生大量且不断增加的费用支出,进而对公司未来业绩可能存在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