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的起源和本质

商誉其实也是舶来品,从其英文“goodwill”就可以判断其会计本质:给予对未来企业的美好愿望而付出的超额对价。

在学术界,关于商誉的本质也有很多探讨,商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商誉来源于何处?关于商誉来源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好感价值论主要是针对ToC的企业,比如有些人喜欢去淘宝买东西,而有些人喜欢去京东,甚至喜欢去蘑菇街买东西,那么这些人的“好感”对于淘宝或者京东来说,就是他们的“商誉”。假设你收购淘宝或者京东,这些顾客的好感并没有体现在公司报表资产负债里,因此你支付的价格会大大超过它报表的净资产,这是商誉的来源之一。

此后好感价值论发展为要素论,即商誉不仅来源于顾客的好感,还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商标名称、工艺流程、渠道等等。这也就是委员会以及很多人提到的收购协同效应论,企业各要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当企业被收购时,不仅仅是账面价值的反应。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部分,超额收益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超额收益论由于对于商誉本质的概括和对于商誉直接计量方法的贡献,在学术界和实务界获得较多支持。但在超额收益论受到肯定的同时,也有一些学者不支持超额收益论,因为太虚了。

总计价账户论也称剩余价值论,认为商誉是企业的总体价值多出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这也是会计准则中商誉核算的来源。在实务之中,常把支付对价作为企业价值的代表,这也是中国准则现行的规定:把企业并购过程中支付对价超过净资产的部分确认为商誉。比如一家游戏公司的净资产为1亿,每年产生1亿的净利润,那么收购价可能是20亿,差额20-1=19亿就是商誉。


商誉的起源和本质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