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钢铁、煤炭、有色涨得实在是有点丧心病狂了,今天给大家稍微讲一下里面的逻辑吧。我大概率还是不会买,老铁们买不买随意,但是不影响一起学一点知识。
这一波周期股炒作,源头应该是新冠。一方面,疫情影响了产业链之前的协作,导致供需两端错配,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失效。另一方面,金毛在疫情期间为了刺激经济超发了很多货币,搞“直升机撒钱”,拜登上台以后要加强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规模撒钱,推出4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刺激计划,这样一来,资产价格被推高是很自然的事情。
另外就是碳中和,这东西其实和2017年我国搞的供给侧改革有点像,目的都是削减产能,不过我们的出发点是产能过剩,这次全球碳中和的大主题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噱头。不过呢,现在市场对于碳中和的炒作有点过度了,钢铁、煤炭、有色、水电、风电、氢能源、天然气、园林、光伏、锂电,都算到碳中和里面去了,是所谓“万物皆可碳中和”。
其实碳中和对于不同商品的需求影响是不同的,比如煤炭、原油这些传统发电的行业,短期可能因为产能削减→价格涨价这样的预期构成利好,但是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长期肯定是利空的,真正利好的应该是光伏、风电、水电、锂电这些清洁能源。
之前还有消息说市值管理被纳入国企改革的考核指标,所以很多国企有了释放业绩的动力,而目前A股的国有企业,主要就分布在金融和周期两大行业。从已经公布的一季报看,周期股里面净利润同比增长几十、甚至几百倍的都有,而且这些票看着盘子大,其实很多股份都是地方政府或者地方国资委持股的,实际的自有流通股本很少,游资点火+散户合力,连板就和玩一样。
再就是一些突发因素,比如月初我们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对于在国内有金属矿物产品的上市公司,都是直接受益的,金岭矿业、海南矿业都已经三连板了。
这些因素本身不复杂,逻辑也确实存在,目前市场的主要分歧在于,大宗商品的牛市能持续多久,A股的周期股能涨多久?
首先,从疫情角度看,今年在全球范围内结束肯定是没戏了,估计得到2023年前后,所以对于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还会持续存在,这一条是支撑大宗商品继续走强的。
至于碳中和,这就是一个时间跨度非常长的规划,短期就是个噱头,所以在业绩层面的影响很小,即使有,对于传统观念里的钢铁、煤炭这些“碳中和概念股”,那也是利空大于利多。当然了,利好的也有,比如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会带来铜的需求提高,但是铜最主要还是用在工业生产里面,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增量并不多。
货币这一块,上周耶伦大妈说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可能会加息,由此可见,货币政策这一块,未来的预期肯定是逐步收紧。至于拜登的基础设施建设刺激计划,以后能建设成什么样,现在也不好讲。
所以综合上面这些因素,周期股想要持续走出牛市行情,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周期股就是周期股,价格高了,产能利用率肯定就上来了,一旦产能上来了,价格又会重新跌下去,每一轮行情都是一个周期,不然为什么叫周期股呢?
这一套市场自发形成的定价机制,以前是很有效的,只不过今年刚好遇到了疫情、货币超发、碳中和以及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自身的价格调节机制失效,所以价格才会一顿暴涨。
从炒作的角度看,茅台大哥倒下以后,市场对于抱团股的信仰开始崩塌,而周期股的赚钱效应这么好,可以讲的故事又那么多,关键是涨了这么多估值还这么低,便宜的才三、五倍,那么资金在赚钱效应的吸引下,从抱团股流向周期股,进一步刺激炒作高度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但是周期股上涨,和周期股能赚钱,这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更多人可能也只是凑凑热闹,最终利润也带不走。
如果大家对于周期股感兴趣的话,我建议还是定投相关的行业ETF,比如:
周期ETF(510110)
能源ETF(159930)
资源ETF(510410)
大宗商品ETF(510170)
钢铁ETF(515210)
煤炭ETF(515220)
有色金属ETF(512400)
有色50ETF(159880)
黄金ETF(580)
具体的ETF我没看,一般同类ETF,选成交额最大的那个就错不了。
另外,需要提醒一下,大宗商品涨价,对于周期行业肯定是好事,但是对于很多下游的制造业就是一件坏事了,比如汽车、家电、机械这些,成本压力会瞬间提高,进而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成本的传导一方面可能没法进行,即使能进行,中间也有时间差,所以相关企业二季度的业绩压力还是很大的。
最近比亚迪、三一重工、美的集团这些公司股价一直很弱,可能就是市场预期对于业绩的提前反馈。这方面的风险还是很值得重视的。
总而言之,今年投资想赚钱,难度肯定比起前两年要大得多。我自己的票最近几天也在疯狂过山车,拿着吧总觉得没什么超额收益,卖了吧,又有点舍不得,索性先这么放着了。
……
“斯巴达”历史表现情况:
今日涨幅:-0.71%
斯巴达指数不知不觉又到箱体底部了,如果这个箱体真的管用,这是要反弹了?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投资建议,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