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此时降准不仅有空间,而且有必要,一方面我国明年经济工作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降准是做好跨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有助于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结构、降低银行机构资金成本,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此番全面降准进一步确认了政策支持宽信用再发力。据央行测算,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今年7月和12月的两轮全面降准,市场普遍认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的动力已足够,短期内LPR利率存在“降息”可能性。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LPR由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加点幅度两部分组成,当前准备金率下降、MLF利率保持不动的阶段较有利于压缩LPR加点幅度。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报价行自身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事实上,影响LPR的一些因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已出现了变化。
“此次降准和今年7月的降准累计为金融机构直接降低资金成本每年约280亿元,综合考虑降准所带来的间接效果,其已对LPR的下降形成了较强推力。”张旭称。
历史上,降准消息的公布对资本市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11~12月我国出口大概率还将呈现较高增速,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大概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降准体现稳增长的决心,在释放流动性的同时,还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利多A股市场。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民营小微企业流动性与成本的压力,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形成较强支撑,利多科技成长股。此外,在我国处于被动补库存向主动去库存切换,亦即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叠加疫情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降准在托底宏观经济的同时,增加市场流动性,预计短期之内债券到期收益率大概率下行。
尽管全面降准释放万亿资金提振市场信心,但央行再次强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人民银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温彬也表示,这次降准并非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而是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爬坡过坎,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王君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