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至今已二十载。20年间,我国经济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20年,是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20年。我国充分把握历史性机遇,认真履行承诺,在金融、贸易、市场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正是在这20年间,我国GDP增长近10倍,贸易总额增长近10倍,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今年,即便在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依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外贸外资规模双双创下同期历史最好水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速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中国为疫情阴霾下艰难前行的世界经济送来了开放的春风。

  放眼全球,开放的中国既发展了自己,也惠及了世界。我们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生效。如今,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跃居全球第一,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全球资本的强力磁场和投资高地。

  在金融领域,我国的开放成就也有目共睹,已实现了一系列超出对WTO承诺的自主性金融开放。20年来,我国金融体系从相对封闭,转为面向全球、平等竞争的金融开放体系。

  从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到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再到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诸多开放“大礼包”吸引了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首家外资全资控股公募基金等多个“第一”陆续诞生。目前,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均已纳入中国债券,这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金融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

  回首20年来不平凡的开放历程,我们欣慰于已取得的成绩。除了已实现的开放成果令人赞叹,取得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离不开“放”与“稳”之间平衡的智慧。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国内曾有“狼来了”冲击国内金融行业的担心,如今看来,中国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成长,逐渐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机构。这一局面来之不易。我们深知,金融开放过程中不乏险滩与暗礁。我国的金融开放之所以能始终平稳,源自于我国坚持自主有序的渐进式开放,坚持分步骤推进。前期开放进程中积累的经验,更成为2018年以来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信心,成为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坚持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底气。

  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离不开系统性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金融业也在逐步加强的对外开放中迎接全球挑战,逐渐走向成熟。20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不断完善,贸易投资便利化举措持续推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发行和投资主体不断扩大,与之配套的会计、税收、交易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随着多项已宣布的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措施加快落地,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对外开放。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正是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的正向循环中,金融开放才能不断向纵深发展。

  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离不开与金融业开放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金融基础设施。在一个开放、多元、交叉的金融体系之下,金融风险的跨境、跨业、跨市场传递会更加突出。20年来,在与全球金融市场互动不断加强的进程中,我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好各类“防火墙”,对系统重要性和非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不断加强,对跨领域、跨境的数据监测和风险识别能力大大提高,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新的下行压力,中国更加坚定地扩大金融开放。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向世界传递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坚持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是决策层回顾过去几十年里金融发展的经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经济强国建设的充分体现和重大实践。

  我们相信,中国金融在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开放进程中,能创造出更加令人振奋的发展奇迹,创造出具有持续动能的“改革红利”。


坚持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