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liya

来源:雪球(ID:xueqiujinghua)

很多来股市淘金的人,最后痛苦的发现,股市多数时候都是坑太多,金子太少。

投资就是向最成功的人学习,我们很多人都学习了巴菲特的思想。但我们对他买入估值逻辑了解不够,本文通过学习巴菲特估值逻辑,然后再跟我们自己的估值逻辑对比,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先学一下早期巴菲特,买便宜的烂公司给的估值。

1958年:桑伯恩地图公司

巴菲特买入时公司总市值473万美元。净利润10万美元,看起来市盈率是47倍,并不便宜。这个案例最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资产负债表里有一个价值700万美元的股票和债券的证券组合,这明显高于公司的市值。而且公司的业务还有提升的空间。最后巴菲特对这家公司进行了拆分、重组,然后完成了一个划算的投资。

1961年:登普斯特的农机机械制造公司

这是一家做风车、水泵的公司,经营很糟糕的公司。这家公司市值215万美金,没有利润(亏损)。

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公司的总资产是692万美元,负债是232万美元。可以算出公司净资产是460万美元。但巴菲特为了保守起见,给应收账款采取了15%的折扣,对存货采取了40%的折扣,对负债100%的按账面价值计算。

巴菲特最后是以每股面值63%的折扣购买着的这些股份,这又是一个市值低于净资产的公司。最后巴菲特对这家公司也进行了重组。获利出局。

1964年:美国运通

这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当时美国运通遭到色拉油骗局的危机。董事长为了维护公司声誉,决定赔偿这些债务。这是一家高品质的公司。公司营收连续九年的复合增长率是12%,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是10%。公司旗下有很多有前景的部门。

当时公司市值是1.765亿美元,利润是1100万美元,市盈率16倍(危机前是24倍)。

对于16倍的市盈率,以巴菲特的抠门程度,几乎肯定是不会支付的价格。巴菲特肯定看到了另外的什么?那就是公司浮存金的投资收益并没有算入经营利润总额。直接算到了股东权益上。如果调整一下,公司市盈率为14.2倍。公司旗下还有未来前景光明的信用卡业务(还有富国银行、赫兹租车等等业务)。对巴菲特来说,美国运通并不是一个廉价的收购案。

196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

伯克希尔现在人人都知。巴菲特一直说收购这家公司是一个错误。这家公司是做纺织品的。

当时这家公司市值是1万美元,盈利173万美元,市盈率6.6倍。

从资产负债表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市值低于公司账面价值20%以上。而且公司每年可以创造正的现金流530万,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两年,投资人就可以免费获得这个企业了。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巴菲特这只烟蒂股捡的还可以啊!

中期的巴菲特,以合理的价钱买入优质的股票。

1967年:国民保险公司

这是一家优质的保险企业。巴菲特1967年,以860万美元买下了国民保险公司。当时公司净利润160万,对应市盈率5.4倍,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超20%。同时这家保险公司的保险浮存金还拥有一个3000多万美元的投资组合。仅这个组合价值就比他的860万美元收购价高三倍多。多么划算的买卖啊!

1972年:喜诗糖果公司

喜诗糖果是巴菲特最为成功的投资之一。这是一家非上市、高品质的品牌公司。公司1972年营收3万美元,净利润210万美元(按48%的所得税,税前利润400万美元)。净资产收益率2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6%。

巴菲特2500万美元买下喜诗糖果。对应公司市盈率11.9倍。巴菲特为高品质企业付出了溢价(巴菲特为普通企业出价一般不超过5倍市盈率)。

今天来看喜诗糖果利润已超过8000万,而账面净资产仅仅只有4000万美元,是真正的复利机器。

1973年:《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也是巴菲特的成名之作。这是家优质的公司。这家公司过去十年复合增长率11%,净资产收益率18%。

巴菲特为收购华盛顿邮报给的市盈率是10.9倍。这是一个对巴菲特来说合理并不便宜的价格。他为高品质企业支付了溢价。

1976年:GEICO保险公司

巴菲特收购这家保险公司有很多传奇故事。这是一家优质的公司。这家公司因为董事长过度强调增长、导致承保决策失误和索赔费用失控而陷入了困境,濒临破产。股价也从几年前的61美元跌到每股2美元。

巴菲特在1976年以每股3.18美元的价格抄底,购买万股该公司股票。请注意的是巴菲特不仅抄底,而且还(考察)面试了新的天才CEO。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公司筹款,渡过难关。随着公司业务好转,巴菲特继续买入公司股票(支付溢价)。最后百分之百控股。这个例子符合巴菲特的理念:“长期追随高品质企业,在机会出现时果断出手。”

3年: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

这是巴菲特和传奇B夫人的故事。

因为不是上市公司,找不到当年的销售额。但这家公司竞争力有多强呢?对比如日中天的沃尔玛。这家公司的管理费,只有沃尔玛的1/3。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是沃尔玛的4倍。而且公司没有负债。

3年,巴菲特用5500万美元买下公司80%的股权。当年公司净利润810万美元(税前利润1500万美元。)。对应的市盈率8.5倍。市净率0.8倍。这又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5年:大都会广播公司

这也是一家优质的有垄断属性、品质卓越的的公司。因为公司已经连续25年,每年23%的复合增长(简直是奇迹)。净资产收益率26%。

巴菲特14.4倍的市盈率买入,这是一个合理但不便宜的价格。

8年:可口可乐公司

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7年黑色星期一崩盘时。公司董事长发现有人在巨额增持公司股票。可口可乐公司的基本面我就不说了,太出名了。公司净资产收益率55.5%。连续十年。连续十年利润增长率复合超12%。

现在要说巴菲特收购的估值。8年巴菲特的收购可口可乐时股价大概33美元。每股收益2.43美元。对应的市盈率是13.7倍(测算)。

这个价格对于一家卓越的企业来讲真的是不贵。

9年:美国航空集团

虽然巴菲特一直把这个当成自己的失败案例。

当时美洲航空总市值15亿美元,股价35美元。市盈率是6.6倍。

巴菲特是以9.25%的股息率购买的优先股,并保留每股60美元的转股权。

随着竞争,这家公司处于倒闭边缘。巴菲特当时想亏本卖这笔生意,没有卖掉。幸运的是随后公司又恢复了盈利,不单偿还了债务,还让巴菲特赚一笔。

1990年:富国银行

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是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衰退中,股票都崩盘了,从前一年高点下跌25%。富国银行也当时也面临着房地产衰退的危机。

当时富国银行市值是32亿美元。市盈率在6倍左右,市净率在1.1倍。净资产收益率24%。这次投资让巴菲特大赚一笔,到现在还是富国银行大股东。

1998年:通用再保险公司

1998年,巴菲特以221亿美元价格用现金和股票收购了通用再保险100%的股份。

1998年是一个牛市年份,很多股票估值都很高。

通用再保险1997年底每股212美元股价对应的是18倍的市盈率和2倍的市净率。这个估值真的很高。巴菲特看中了这家公司什么的,应该还是保险浮存金。况且当时伯克希尔股价也好,就相当于换股。但总的来说,这次交易非常昂贵。是巴菲特为数不多的一次溢价收购。

2003年:中石油

中石油是我们股民心中永远的痛,也是巴菲特近距离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2003年,巴菲特花费4.88亿美元于大举买进H股中石油,买入价每股2元。

当时中石油市值是370亿美元,每股收益为0.4元,每股净资产为2元,流动资产净值为0.32元。以当时的市盈率计算,中石油市盈率为5倍,市净率为1,即巴菲特以当时的净资产价格购买了中石油。

反观,2007年中石油当时在A股上市的情况。以06年年报计算,当时中石油每股收益为0.76元,发行价为16元,市盈率为21倍。市场价当日首开为48元,市盈率高达63倍。

也就是当我们股民争相恐后在48块抢新股中石油时,巴菲特却在14元附近大举减持H股中石油,按照当时巴菲特卖掉中石油的股价计算,当时中石油的市盈率为18倍,市净率为3.7,巴菲特从03年以2元购买中石油,到07年股价达到14元坚决卖掉,收益4年达到7倍。而我们在48块钱买入,过了十年后,还是亏损了80%以上,这个教训可谓惨痛!

2008年:比亚迪

2008年9月26日,经济危机期间,巴菲特每股8港元(相当于6元/每股)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交易价格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

巴菲特买入比亚迪时对应的市盈率是10.2倍、市净率1.53倍。这笔投资让巴菲特大赚一笔,至今仍持有比亚迪。

好了,学习了巴菲特的估值逻辑。对比下我们自己手上持有的股票,自己买入时的市盈率是多少?特别是买入中小创、次新股的市盈率是多少?

是不是瞬间就明白了我们大多数亏损的真相,我们买的市盈率太高了!太贵了。

巴菲特的估值逻辑其实是把股票当债券来看。捡便宜货的市盈率不超过5倍,高品质的优质股不超过15倍(巴菲特不愧为格雷厄姆的优秀学生,严格贯彻了格氏的理论,市盈率超过16倍应该算投机)。

现在我们明白了我们大多数人亏损的真相了吧?股市里大多数时间都没有黄金。

我想起了林奇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任何超过40倍市盈率的股票都是有很大风险的,无论它有多高的成长。

附:巴菲特和盖茨的顶级对话:实现财富自由,没有那么难

“成功与智商无关,关键在于理智”

Q1:你们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成为比上帝还富有的人?

巴菲特:就我而言,答案非常简单,成功与智商无关,关键在于理智。

我一向将智商和天才看作汽车的马力,而最后输出功率的大小则取决于理智。许多人开着 400马力的汽车却只发挥出 100马力的功率。“最佳状态”应该是: 200马力的车百分之百地发挥出 200马力的功率。

首先,不要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先选择一个你最崇拜的人,并写出你崇拜的原因及他身上的优点;然后再选出你最厌恶的人,并写出使你厌恶的地方。

只要经过一段实践,你所崇拜的对象的优点就会渐渐地成为你自己的,假以时日,就会全部成为你自己的了。

习惯的枷锁开始的时候轻得难以察觉,到后来却重得无法摆脱。

“像我这个年纪,已经无法再改变任何习惯了。但其实,从现在开始起的 20年里,只要你坚定地开始实践,便会养成某种习惯。”

盖茨:我非常赞同巴菲特刚才对于习惯的一番高论。幸运的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计算机,这大概就是我成功的缘由及秘密所在。

尽管当时计算机非常昂贵,功能开发也有限,但还是令人神往。一些朋友和我几经探讨之后,一致认定:这个神奇的芯片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人人都能掌握的东西。

基于这点“先见之明”,计算机刚刚兴起时,我们就进入了这一领域,并倾注了大量心血,因此,我们创建的公司才在这场天翻地覆的巨大变革中得以成为中流砥柱。非常幸运的是,现在这场革命仍处于初始阶段。

Q2:你们怎样定义成功?

巴菲特:成功就是快乐,快乐是我安身立命之本。我庆幸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欣赏的人一起工作,我也没必要和令我作呕的人合作。我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到了办公室以后,总觉得自己如同躺在沙发上绘制着天花板。

这简直太有趣了。工作中唯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我偶尔必须解雇某个员工,这种事每三四年发生一次。

有人说,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快乐是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东西。我不知道在这一句话中,哪一点更适用于我,但我的确知道自己不会去做任何别的事情。

我想建议你们,当你们出去工作时,要与你钦佩的人共事,在他们的组织里工作,因为这将令你兴奋。

我一直为这些人担忧,他们总会这么说:“我准备先去干 10年,尽管我真的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然后我就去干这个……”这有点像储存你的性能力留待年老色衰之时,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

我曾经拒绝了一些本来可以接受的交易,原因就是我不喜欢那种不得不与某些人共事的感觉。我不愿见到任何装模作样的人,不愿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纠缠不休,这就像纯粹为了钱而结婚一样。

无论如何,这可能都是糟糕透顶的主意。不过,如果你已经非常富有,还要这样做,那绝对是神经有问题,是不是?

盖茨:我同意,关键在于你能否从自己每天的工作中得到乐趣。对于我来说,这种乐趣是与非常有魅力的人共事,致力于解决新问题。

每当解决一个新问题,我们都会觉得:“嗨,我们又获得了一点点成功。”我们相当谨慎,不会过多地纠缠在已有的成就上,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做好20个投资决定,就能变得非常富裕

Q3:你们做出的最好的经营决策是什么?

巴菲特:最好的经营决策基本上就是参与合伙经营。与投资有关的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是,你不需要很多交易就能取得成功。

如果从商学院毕业时,每人获得一张有 20个孔的穿孔卡片,每做出一项投资决定,就用掉一个孔,这个孔就是你们将获得的全部东西。如果能做出 20项很好的投资决定,就能变得非常富裕,而且根本不需要 50个好主意。

盖茨:在今天早晨用早餐时,我们还在讨论哪个投资决定是巴菲特所做过的最糟糕的。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我们最终还是根据一些衡量标准确定,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可能是最不理想的一个。

巴菲特:这就是我常说的“捡烟蒂”投资法。你看到地上的烟头,虽然脏兮兮的不堪入目,但它还有一息尚存,而且是免费的。这就是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的真实情况:其售价低于营运资本,但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错误。

我犯过各种各样糟糕的错误,并为之付出了数亿美元的代价。我从不遗憾没有收购微软公司,因为我不了解这家企业,我也不了解英特尔公司。可是,有一些企业我还是了解的,房利美就是其中之一。

我虽然做出了投资这家公司的决定,但根本没有执行。我们原本能赚上数十上百亿美元,但我们没有赚到。传统的记账方式没有记录下我们本应赚到的钱。

盖茨:决定与保罗·艾伦一起创业或许是我做出过的最好的经营决策,其次是聘用一个朋友——史蒂夫·鲍尔默,他一直是我最主要的经营伙伴。

有一个你完全信任并忠诚于你的人,你们有着相似的眼光,而且他具有各种不同的技能,他还能对你有所制约,这是非常重要的。

巴菲特:多年以来,我也有这样的合作伙伴,他就是查理·芒格。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

资本经济时代的股权;

中国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真格基金创始人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股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随时随地,学习股权

–  只讲干货 不讲理论 –

“谁出的钱多,谁占大股”这句话真的让很多人误入歧途。如果资金型股东一直不参与日常管理,却又喜欢关键事指手画脚怎么办?一旦风头不对,他想套现抽资怎么办?公司想要长远发展,如何科学公平的分配股权?应该分给谁?怎么分?老师今天告诉你。

△「

股权分配

让最有价值的人成为股东

1、出资股东出钱不出力,老板一个人干,分红他拿大头;

2、一旦亏损,有可能抽资走人;

3、兼职股东的心思都在自己的公司;

4、不参与公司日常运营,关键决议容易犯错;

5、如果是均分出资占股,发展中股东心思不齐,公司散伙;

6、即使是老板本人出资占大股,也有注意资金型股东对公司的贡献度参与度是否与股权相匹配的问题;

7、融资时,老板很容易因股权结构没设计好而丧失控制权;

8、其他股权问题等等… …

现实中,许多企业不知道应该按照可持续贡献来分配股权,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公司的股权究竟应该怎么分?分给哪些股东?

作为老板,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 学懂股权,学会分权,学会分钱才能保证自己的公司长治久安,反之莫名其妙的白打工,丢失自己的控制权。每年为3万家企业提供了专业·权威的股权课程,相信一定能帮到您!

特举办《企业董事长股权线上学习》

主讲内容:

1.究竟什么是股权?2.股权该如何分配,哪些人可以获得股份?3.常见的分配陷阱有哪些?4.股权激励该从哪些方面入手?5.如何将分错的股权收回来?6.如何利用商业计划书轻松融资?7.如何在做好分股权但在治理股东方面不放松?8.好朋友一起创业,如何书写出资协议才能不伤感情,不起纠纷?9.家族企业应该如何规划企业股权结构,使企业有序经营?10.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集团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股权的顶层设计。

▎客户见证;线上学习2小时,签约200万

 费用说明 

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哦~

▎学习费用:58元/人

▎报名方式; 仅限

纯干货分享,不讲理论,只讲干货案例和方式方法

承诺:如果你在线完整学习,无收获承诺退还学费

声明:本号所有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图片来源于网路。本文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或建议,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的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一个聚百万人脉的总裁圈子

– 如果喜欢,就分享给大家 –

– 如果不喜欢,请告诉我们 –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


看了巴菲特58年的每笔投资,我明白了大多数人亏损的真相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