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首创”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神,“扁担电机”精神,“万吨”精神以及“蚂蚁啃骨头”精神……回望过去120余载,上海电气带着代代传承的民族工业血脉砥砺前行;立今朝看未来,不断创新、持续探索的上海电气迸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5月11日电(记者 王默玲)“首创”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神,“扁担电机”精神,“万吨”精神以及“蚂蚁啃骨头”精神……回望过去120余载,上海电气带着代代传承的民族工业血脉砥砺前行;立今朝看未来,不断创新、持续探索的上海电气迸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传承历史之精神、开拓创新之未来。“上海电气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装备企业,走出了一条紧紧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刘平近日在参加2023“对话上海国企”全媒体大型访谈时说。“顶天”“立地”的科技内核“一直以来,上海电气坚持把科技放在战略全局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刘平说,“过去5年,我们的研发投入累计达到250多亿元,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保持在3.6%以上。2022年,集团研发投入率达到4.18%,为近三年来最高。”从一组高比例的研发投入,看得一颗全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刘平用“一手抓‘顶天’、一手抓‘立地’”的形象表述,道出了上海电气如何用“硬核”科技担当“国之重器”的责任使命。“顶天”的高端装备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核岛、常规岛、仪控仪表完整产业链的装备制造商,产品覆盖国内所有核电站;历时8年、投资8亿元,终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RUV湿绕组核主泵;完成诸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各行各业提供“工业母机”……依托深厚的技术底蕴和极限制造能力,上海电气坐得“冷板凳”、吃得“眼前苦”,承担并完成了众多科技创新的“卡脖子”任务。由上海电气承担核岛主泵和常规岛主设备制造的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首台机组——中核国电漳州核电项目1号机组“立地”的产业基础填补重大装备关键部件的空白。“上海电气依靠强大而深厚的基础零部件生产基础,以国产替代进口为己任,致力于核心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攻关,填补国家重大装备关键部件的诸多空白。”刘平介绍,大到特大型舰船等的重大核心铸锻件产品,小到航空航天的微型轴承,上海电气在各个领域不断提高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为促进全产业链国产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基地核心部件制造现场“新旧”共进的绿色布局依托在能源与工业领域的深耕优势,上海电气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将自身的“双碳”使命任务聚焦在能源与工业两大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上海电气没有简单粗暴地“弃旧存新”,而是选择“新旧”共进,发挥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组合优势,构建起“全方位”新型电力系统和“立体式”零碳产业园区整体解决方案。“绿色转型、低碳减排,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切忌偏颇急迫。”刘平说,一方面,上海电气正在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新能源装备,形成“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上海电气也正持续巩固和扩大煤电、气电、生物质及垃圾发电等传统能源装备优势,“我们自主创新的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不断刷新全球最低煤耗纪录,突破了248.86克/每千瓦时的纪录”。上海电气制氢新品下线暨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揭牌仪式粗算一笔账,如果将中国现有机组平均煤耗水平均改造降低至250克/每千瓦时,那么每年我国可减少碳排放量达7亿吨,占总排放量的7%左右,降碳空间巨大。“不仅限于此。”刘平说,目前,上海电气已形成了从绿色工业厂房设计建造到分布式新能源供给、从绿色智能制造产线到工业驱动能效提升、从智慧楼宇低碳运营到轨道交通低碳出行、从余热利用海水淡化到“固气水”协同治理等,各种场景的“立体式”零碳产业园区整体解决方案,“未来上海电气还将联合上海联交所等机构,共同打造零碳产业园区行业标准,赋能高耗能企业更好更快实现‘双碳’目标。”苦练“内功”“外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和国际化是中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上海电气也在一边修炼数字化转型的“内在功夫”,一边加强国际化“走出去”的“外力拓展”。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上海电气正着力推进“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的双智联动,“产业智能化、服务产业化”的双轮驱动,“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双网互动发展战略。“我们集团内部通过‘点’‘线’‘面’‘网’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智能制造实践,目前上海电气已有6家制造工厂入选上海市100家智能工厂名单。”刘平说。而在“走出去”方面,上海电气自1993年取得首个海外工程以来,不断加快脚步,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代表国家参与全球高端装备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在上海电气众多海外在建项目中,有两个项目值得重点关注:一个是上海电气参与的迪拜950兆瓦光热光伏复合项目,这是全球装机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实现了我国大型机电产品出口国际高端市场的突破;另一个是巴基斯坦塔尔能源一体化项目,这是“中巴经济走廊”重点推进能源合作项目,2023年3月22日已成功投运,而且一经投运,该项目就位列巴基斯坦发电排行榜第一,充分体现了上海电气高效清洁能源装备的先进技术水平。迪拜950兆瓦光热光伏复合项目顶天立地、提旧育新、内外兼修,上海电气在平衡与稳健中正走出一条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路。刘平表示,上海电气既要在新赛道布局上“突飞猛进”,又要在传统赛道升级中“提质增效”,“双赛道”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服务化转型和新业务新产品培育,践行“双碳”目标的实现,加快实现产业基础再造、产业版图重塑,形成上海电气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2023“对话上海国企”全媒体大型访谈由上海市国资委指导,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上汽大众威然提供全程支持。本次活动期间,上汽大众七座MPV威然还将作为指定用车,为访谈嘉宾营造舒适出行空间,开启一段智慧之旅。

本文来源:新华社

记者:王默玲

《风险预警·金融版》简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区域企业发展大局,需要对金融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科学应对,防范于未然。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出品的《风险预警·金融版》在政府权威部门指导下,依托先进的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和专业的分析师团队,对金融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风险舆情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研判,为金融监管部门、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行业协会、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提供权威、专业、实用、及时、有效的金融风险舆情监测、研判、预警与应对建议。

1.8万/年,每周一期,每周五发布。

最新报告:

【2023年4月第4期】总第75期:上市期货公司业绩大检阅【2023年4月第3期】总第74期:城投定融高息举债风险几何?【2023年4月第2期】总第73期:货币经纪报价系统暂停“风波”启迪


对话上海国企|上海电气:全力打造世界一流装备企业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