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强调了美股真实估值,大家现在在雪球-基金-指数估值上查询到的估值,是这样的,可以看到纳斯达克的估值已经进入高估了。
但是这是表面上的估值,真正的估值还要考虑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越宽松,市场上流动性就充裕,存银行利息低,大家就考虑把存款置换成风险资产,例如把多出来的钱投入股市。所以在货币宽松的时候,股市估值自然就是高估的。
反之依然,货币紧缩的时候股市估值就应该是低估的,这个时候存银行就无风险5-10%,大部分人的投资收益就5-10%,还要冒股市不确定性的风险。那么自然选择卖出股市的风险资产,选择存银行。注意,发达国家利率自然相对更低,中国利率本来就高。
那么,无风险利率,或者通俗地说就是存银行的利率,如何衡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债券和银行,但我们一般用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来代替,10年美债也被称作为全球风险资产定价之锚。其利率决定了股市的估值:
利率(10年国债收益率)越低,股市的估值就应该越高,且更有利于提升股市的估值。反之,利率(10年国债收益率)越高,就会压制股市的估值。
美股估值不便宜,从本文头一张图就看得出来。至于美债利率,经过这次40年来最快加息速度和加息目标利率,也处于近十年高位:
问题就是,如何将所谓的“真实估值”量化的表示出来?那就是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 = 股市回报率 – 国债收益率,量化的描述了国债收益率和股市估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定义为,“1/指数市盈率 – 十年国债收益率”,或者“1/十年国债收益率 – 指数估值”。这里采用前者。
“1/指数市盈率”就代表着股市的回报率,即每一年,你的年化收益率(不考虑复利)就是“1/指数市盈率”。
例如市盈率是10倍,一年的收益率就是1/10=10%(不考虑复利),十年后把投资的本金收回。所以一般认为市盈率低的是估值低,更有投资价值,对应到收益率就越高,更快的收回投资成本。
同时,在不考虑复利的情况下,十年国债收益率就是债券的收益率,这就是字面意思。
风险溢价越高,说明股市相对于国债的价值就越高,做多股市。反之,说明国债的价值更高,买入国债。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风险溢价,更精确的、考虑货币政策后描述美股的估值。具体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链接查看:网页链接
2008年股市最终的结局就是硬着陆,这点无需多言。
原因其实是因为2018年中旬,美联储就开始放鸽释放降息预期了,最终开始降息拯救经济,成功的实现了软着陆。美债利率大幅下行,从而解决了其中的一个高利率的问题。
大幅增加,直接把估值给打下来了,所以企业通过估值的消化来实现的软着陆。
所以,最关键的因素是美债利率能否快速下行和美股上市公司企业盈利能力能否大幅增长,但现在看来:
(1)对于前者,市场预期2023年降息50个基点,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2023年不降息出入较大,加上降息后通胀会反复(1970年代的真实案例)。
(2)美股上市公司人员优化,并且已经出现了大型科技股业绩暴雷和下调下个季度业绩预期的情况。
综上,市场博弈的关键点就是美债利率能否快速下行和美股上市公司企业盈利能力,也就是美联储的加息路径/维持高利率的时间,和美国经济能否软着陆。
因此,需要动态的看待估值:(1)尽管估值可能高,但只要未来企业的业绩能增长,或者货币政策能变得更宽松,那么股市就是能上涨。例如,A股的新能源在2021年的高估值现在消化完毕,美股的估值同理受益于量化宽松消化完毕。(2)有时候低估,可能因为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越跌越贵,或者因为货币政策的收紧变成合理低估,例如A股房地产、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