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通货紧缩,咱必须要跟通货膨胀放在一起讲,这样有了对比,就更容易理解。举个简单的栗子:
假设市场上一共只有价值1000元的面包,而目前市场上的存量货币是2000元,那么,每个面包就能消化2元,即2元可以买一个面包;但是现在,银行关闭印钞机了,市场中的存量货币由于损耗、外流等因素变得越来越少,假设只剩下500元,那么,1000个面包只有500元可消化,即5毛钱就能买一个面包。这就是通货紧缩的基本原理。
那如果是通货膨胀的话,则意味着开动印钞机,存量货币增加了,变成了3000元,这样的话,每个面包就能卖到3块钱了。
但这只是简单的表象,其内在的逻辑很有意思。
在解释之前,我想说的是,什么引起了通货紧缩这个问题并不是非常准确,因为无论是通缩还是通胀,它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没有什么必然的起因之说。就像为什么女票会生气?没有为什么,因为挺久没生气了。通缩也是一样,因为通胀了挺久,各领域都投资过热,市场通缩的“欲望”就会加强,等累积到一定程度,市场自然就会爆发或者外部因素(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驱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我们称为经济周期。
刚刚用简单的例子解释了微观层面的货币,下面我就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来说宏观层面。
启动和关闭印钞机都是由政府决定的,那它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经济过热,个别领域或行业有太多的资金涌入,就像当前国内的楼市一样。政府要踩刹车,于是首先想到的则是提高借贷成本(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给(少开几台印钞机)。但问题在于,这刹车需要点刹,不能急刹,否则就会引发通缩。
但国内与国外不一样,国内的内生性需求太旺盛了,踩了刹车,它还是会自动加速,而国外的话,一不小心就刹死了。
在国内,房子就是刚性需求,结婚就必须买房!有泡沫也得买!可是在国外,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日本(据报道,有接近一半的日本单身青年表示不想结婚,甚至不想谈恋爱),日本政府求着你买房,求着你结婚,还给你补贴。如果把这些楼市调控措施放在日本,那么好了:你不是提高贷款利率吗?行啊,咱这个房不买了!开发商之所以依然以高资金成本去拿地,还是因为最终能卖个好价钱,现在日本年轻人不买了,开发商说:那咱这个楼也不盖了,本来利息就高,盖出来还卖不出去,亏死了!这样一来,卖方和买方的需求一下子都没了,房子自然就会跌价。人们一看,哇!房价开始跌了,那咱开始存钱买房吧!于是大家减少消费,持币坐等跌价。今年跌了,别急,再等等,说不定明年还会跌,反正又不急用。这样的话,越跌越不买,越不买就越跌,陷入通缩的死循环。
如果换成整个经济基本面,原理也是一样的。总的来说,通缩就是一个循环,即经济过热——政府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压制需求——需求减少,企业裁员,减少生产规模,创新的动力也没了——商品供应减少,人们失业,消费减少,存量货币也在减少——需求减少,商品销量和价格同时下跌,越跌越不买(除刚性需求外,如食品)——越不买越跌——消费和投资急速减少,经济下滑——政府赶紧有开动印钞机,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生产——经济过热。
看到没,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通胀与通缩都在其中,今天着重一下通缩而已。
有人会问了,通缩除了政府的外部因素外,还会有其他因素吗?当然有,像美国在二战之后的几十年内,尽管经济和军事力量腾飞带动了国内巨大的需求,但是到了冷战后期,由于苏联解体,之前造的飞机大炮核弹好像没啥用了,加上日本和欧洲也在崛起,许多日欧廉价产品涌入美国,造成美国本土的产品没有什么市场,人们不愿买高价的美国货,销量下跌,企业也没有什么生产动力,从而引发了短暂的、小幅度经济通缩,典型的例子就是那时的丰田汽车占领美国的汽车市场。
总之,通缩虽然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购买力相对提高,但对于整个经济体依然有负面影响。因此,温和型通胀是许多都希望看到的。
如果你觉得文章
我们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的大白话,让你学财经,懂理财,跟着小白读财经,财经从此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