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第35章 公用事业类公司的折旧政策(2)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读者:快乐1970

(读书摘录)给他人读书以帮助,给自己以提醒。

阅读笔记: 《证券分析》第35章 公用事业类公司的折旧政策(《证券分析》第6版P563-583页)

本章重点讲述分析,公用事业类公司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虚增利润。

第一,利用折旧虚增利润的误导行为:

第1种误导行为:省略折旧费用。

第2种误导行为:从盈余账户中扣除。

第3种误导行为:削减普通股价值。

第4种误导行为:从盈余和应急储备中转播大额资金。

第二,公司在制定折旧计提政策时的根据。

1.直线法。(折旧的标准方法)2.偿债基金法。3 .整体法。4. 毛利润的百分比。5. 按单位产品计提固定比率。6. 为维修以及折旧整体计提毛利润的百分比。7. 酌情扣减。

第三,我们已经做过说明,不管在年度报告中采用什么方法,几乎每家公司在计算其所得税时,对折旧均沿用直线法。投资者会因此面临两难的处境和一个迫切的问题。(年度报告和所得税采用的方法不一致)

第四,我们倾向于提倡一种折中的办法,比如当纳税金额超过毛利润的12.5%时,则按所得税基准计算的数据可暂时用来做分析。这或许说明了,在多年以前,10%~12%的毛利润扣减额是相对充足的。(折中的办法)

第五,(折旧政策)事实上它对于筛选公用事业类股票,以及理解公司的市场行为极具实质性的重要意义。

(1) 1934年之前,那些未计提充足折旧的公司的价值,普遍在股票市场上受到高估,因为投资者同样没有关注折旧的问题。

(2) 一个谨慎的分析师会多次建议投资者从缺乏稳健性的公司,转向更稳健的公司,因为在随后的年份里会出现一个趋势,那就是前者将大大提高他们的费用支出,从而使公司呈报收益相应缩减,而且公司的市场价格也会下降。

第六,太平洋燃气和电力公司的数据进一步证明,如果公用事业类证券投资者在1933年愿意谨慎审视折旧政策,他将获利颇丰。(1933年平均价格为23.50美元,1939年上升至31.75美元。)

          三、双重标准。

          (一)折旧上的双重会计政策。(年度报告和所得税采用的方法不一致)

1. 我们已经做过说明,不管在年度报告中采用什么方法,几乎每家公司在计算其所得税时,对折旧均沿用直线法。投资者会因此面临两难的处境和一个迫切的问题。(年度报告和所得税采用的方法不一致)

           2. 在许多情况下,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确定哪一种折旧基准是恰当的。

3. 案例。美国水务和电力公司,

(1)1932年的公司的“纳税申报摊销”已有702万美元,而相应的“损益账户摊销”只有274万美元。

(2)折旧到底是采用损益账户作为基准,还是采用纳税申报作为基准,其理由的充分程度难分伯仲。

          (二)普遍接受所得税为基准的理由。(5个理由)

           1. 直线法所依据的是一个明确而且合乎逻辑的会计理论。

2. “资产清理专项储备”不足的情况,普遍是不得不通过从盈余中转拨大额资金,以补充资产清理专项储备账户而显现出来的。

           3. 自1934年以来,资产清理专项储备几乎得到普遍增长,从绝对值和百分比上看均是如此。这事实上可以看成,承认过去折旧计提不足。

4. 一些州委员会和联邦电力委员会,已经下令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公司,所有账户应遵循一个固定的折旧基准。

案例: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和纽约一些重要公司在其年度报表中被要求,必须改成使用以所得税为基准。

5. 但凡存在任何真正的可替代投资,固定价值证券的投资者必须坚持对公司的安全性采取更严格的检查。

           (1)案例:宾夕法尼亚电力和照明公司。

a. 根据公司自己的报告,其利润超过固定费用和优先股股息的安全边际完全不够;

b. 若按照所得税为基准计提折旧,利润将被削减过半。

c. 而按照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采用的毛利润百分比法来计算折旧的话,该安全边际几乎消耗殆尽。

**折旧毛利润的百分比,宾夕法尼亚电力和照明公司为7.2%。采用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为15.5%。公司还需要增加325万美元的折旧。而公司净利润仅为381万美元。

           (2) 案例:美国电力和照明公司。

有三个理由来抨击美国电力和照明公司优先股的投资价值:

a. 所呈报的保障,对于真正的投资安全完全不够。

b. 采用的折旧计提比率过低。

c. 这些优先股的股息要求,暂时被低估了大约200万美元。

d. 1938年,优先股市场价格下挫至6美元,是由于从1933年开始对股息的削减,而这又是因为在1929年,公司用于支持优先股所要求保障的净利润较低。

e.  1933年以后,公司申报的收益增长受到阻碍,部分原因是不得不逐渐提高折旧计提,使之符合实际状况。

          (三)否定或者质疑以所得税为基准的情况

1. 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我们曾建议在“通常情况下”应接受以所得税为基准。该建议并非绝对的,因为有时候也会采纳年度报告的数据,或是寻求其他的摊销基准。

2. 案例:太平洋照明公司。可说明我们的第1种例外情况。(采纳年度报告的数据)

(1)公司1929年的数据来自年度报告,采用“偿债基金”折旧法。而公司平均的折旧扣减,似乎低于按纳税申报计算的直线法扣减的数额。

(2)然而,公司的财报数据是可以采纳的,原因有二:首先,该数据结果是由获准的会计方法得出的;其次,从财产账户和毛利润的金额来看是充足的。

           3. 案例:底特律爱迪生公司。第2种例外情况。(寻求其他的摊销基准)

(1)1938年底特律爱迪生公司在致股东的报告中支取了毛利润的13.5%,相比之下,那年按纳税申报支取毛利润的18.2%。

(2)在这类例子中,投资者,尤其是普通股购买者,可能会认为按所得税基准过分苛刻。

4. 我们倾向于提倡一种折中的办法,比如当纳税金额超过毛利润的12.5%时,则按所得税基准计算的数据可暂时用来做分析。这或许说明了,在多年以前,10%~12%的毛利润扣减额是相对充足的。(折中的办法)

          四、不同折旧政策的实质效果。(选股应用)

1. (折旧政策)事实上它对于筛选公用事业类股票,以及理解公司的市场行为极具实质性的重要意义。

(1) 1934年之前,那些未计提充足折旧的公司的价值,普遍在股票市场上受到高估,因为投资者同样没有关注折旧的问题。

(2) 一个谨慎的分析师会多次建议投资者从缺乏稳健性的公司,转向更稳健的公司,因为在随后的年份里会出现一个趋势,那就是前者将大大提高他们的费用支出,从而使公司呈报收益相应缩减,而且公司的市场价格也会下降。

           2. 案例:美国水务和电力公司

(1)1933年,美国水务和电力公司的普通股价格(平均27美元),显然是根据前些年所呈报的收益得来的,并没有考虑折旧计提的问题。

**(股票平均价格,美国水务和电力公司为27美元,太平洋燃气和电力公司为23.5美元)

(2)然而事实上,其资产清理专项储备明显不足。(折旧占毛利润的百分比,美国水务和电力公司为7.3%,太平洋燃气和电力公司为11.6%)

(3)7年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跌(平均10.25美元),是由于公司不得不提高资产清理专项储备以符合业界趋势所致。

**(股票平均价格,美国水务和电力公司为10.25美元,太平洋燃气和电力公司为31.75美元)

           (4)太平洋燃气和电力公司的数据进一步证明,如果公用事业类证券投资者在1933年愿意谨慎审视折旧政策,他将获利颇丰。(1933年平均价格为23.50美元,1939年上升至31.75美元。)          


《证券分析》第35章 公用事业类公司的折旧政策(2)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