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颜颖
电信骗局年年有,上当受骗者甚众。
在此次通报的6个典型案例中,有投资者因下载“平安证券”仿冒被骗50万元,下场颇令人唏嘘。与此同时,基金君也关注到,平安证券今年以来曾多次发布“关于警惕假冒平安证券名义进行诈骗的声明”,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网络骗局花样繁多,以券商名义行金融诈骗的方式当然也不止假冒这一种,被“碰瓷”的券商比比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市场行情欠佳,部分投资者“心急乱投医”,容易轻信犯罪分子编织的骗局,导致资金损失。
下载假券商被骗50万
“冒充公检法诈骗”、“股票杀猪盘”、“虚构校园贷”……电信诈骗的方式层出不穷。
4月14日,国新办举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负责人李睿懿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此类案件2.5万余件,6.1万余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
据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利用进行诈骗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段之一,约占整体案发量的六成。其中,网络兼职刷单、快速贷款等诈骗较多,特别是有一些仿冒各大银行和金融平台的具有较大迷惑性和欺骗性,广大人民群众需提高防范意识。
具体来看,此次国家网信办共曝光了6个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其中仿冒金融平台的就占了一半,涉及“京东.J.R”、“汇龙支付”、“平安证券”等仿冒:
1.2022年2月,江西省某市受害人洪某某下载了一款名为“京东.J.R”的仿冒,受到“额度高”“利息低”等表述诱导,注册账户并申请贷款。平台谎称其账号异常,需转账到所谓的“银保监会账户”进行验证,洪某某先后多次转账,合计被骗5万元。
2.2021年8月,江苏省某市方某某下载了“阿聊”APP和“汇龙支付”,参加所谓的“高额”任务返现活动。平台以连单任务、信誉不足为由让方某某先充钱再重启任务,方某某累计被骗11万元。
75xxx384,称张某某购买的尿不湿因质量问题可申请退款。张某某未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信息,按照对方指示进行转账操作,合计被骗7.5万元。
4.2021年6月,诈骗分子冒充浙江省某市派出所民警,联系郭某称其已涉嫌诈骗被立案,并要求郭某登录仿冒的某公安局官网查看立案信息,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郭某按照诈骗分子要求转账,合计被骗50余万元。
5.2022年2月,河北省某市受害人胡某看到炒股广告,下载“平安证券”仿冒进行相关投资操作,开始投入小金额盈利并提现成功,遂加大投资金额,最后提现失败,合计被骗50万元。
张某某个人信息,并表示要帮张某某消除“校园贷”记录,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张某某按照对方要求向多个网贷平台借款,并分别转到对方提供的账户,合计损失6万元。
基金君注意到,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多个投诉平台都有投资者投诉假冒券商平台进行诈骗导致资金损失的情况发生。
屡被“碰瓷”
作为中国平安旗下重要的金融板块,平安证券在大众投资者中知名度颇广。但当品牌效应被诈骗分子所利用,更容易产生放大效应。
基金君注意到,近期平安证券曾多次在官方发布提示称,有不法分子冒充该公司名义诱导投资者从事诈骗等非法活动,涉及“环球通讯”、“平安QDII”、“中国平安资金”等多个平台。
在手段上,相关不法分子谎称其平台(如“小安金融”、“荷包金融”、“云联慧”等)与平安证券开展债权转让、P2P返现、清退回款等诈骗活动,通过伪造、伪造下载链接、假冒客服等方式开展欺诈活动。
对此,平安证券声明称,该公司始终坚持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依法合规从事证券业务,从未开展类似债权转让、返现、清退回款、兑付证券等活动。平安证券同时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通过公司官网、各大官方应用市场下载官方,切勿通过其他渠道
平安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平安证券保持日活行业排名第二、月活行业排名第三。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平安证券活跃用户数658万,券商排名第三。
北京某大型券商网金人士向基金君介绍,实际上想要做出一个以假乱真的券商并不容易。证券类需要直接对接交易所数据,假对于老股民来说基本可实现“一眼假”。且证券类涉及到银证转账,银行方面也具备诈骗自动识别功能,容易触发警报。因此,上当受骗的人群大部分是投资“小白”,此前并没有真正的炒股经验,但也正因为此,其造成影响更为恶劣。
该人士进一步建议,投资者在使用证券公司交易软件时,应通过正规渠道下载交易软件。“拉群发二维码这种基本可以断定为是诈骗,应第一时间识别并举报,以防他人上当受骗。”
假冒券商名义行骗者甚众
网络骗局花样繁多,以券商名义行金融诈骗的方式当然也不止假冒这一种,被“碰瓷”的券商比比皆是。甚至有业内人士戏言,“没被冒名顶替过的券商不是好券商”。
在中证协的“打击非法证券活动”板块,仅今年3月至今,已有18家券商在“投资者风险提示”频道发布被假冒的声明,提醒投资者相关投资风险。
基金君为您梳理近期较为“热门”的假冒方式如下:
1.假冒券商工作人员(高管、首席经济学家、分析师、普通员工)非法荐股
中银证券公
大和证券(中国)表示,存在不法分子通过搜索引擎诱导投资者下载名为“大和证券”炒股app等软件,另有不法分子
2.虚构“买入涨停股”、“购买原始股”等诱导性信息
华融证券提示称,其伪造虚假成交欺骗投资者。
江海证券表示,有不法人员假冒其公司名义,诱导投资者通过非法链接下载名称为“江海”的非法,开通“承销商账户”、“VIP账户”诓骗可以买入“一字板”股票等行为。聊天内容明确提及“江海证券”、发布仿冒营业执照、红头文件等,仿冒公司工作人员开展欺诈、诱导交易等非法证券行为。
国元证券网站显示,有某组织团伙通过定期解散旧群建立新群的方式诱导投资者加入名为“国元主力拉升群”的者展示具备向其提供证券投资咨询、原始股上市申购交易等证券服务的资质和能力,以此编造虚假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兜售所谓“原始股”在境外柜台市场上市交易。
3.假冒券商旗号开展“粉丝见面会”等活动
万和证券官微称,有ID为“觉慈.陈红旭”的视频号在未经万和证券许可的前提下,使用“万和证券”、“理财训练营”、“线下粉丝见面会”、“独家赞助”等字眼进行商业宣传。万和证券表示,已就该视频号所发布涉及万和证券不实信息向相关部门投诉处理,请广大投资者谨慎识别虚假宣传,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4.冒充券商名义引导下载交易软件
湘财证券称,有不法分子冒充其名义引导投资者下载非湘财证券的交易软件,并列出多个假冒名义的网站,多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网络科技公司所为。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市场行情欠佳,部分投资者“心急乱投医”,容易轻信犯罪分子编织的骗局,导致资金损失。最后为大家带来中证协的正规鉴定渠道:
1.证券公司信息公示:
2.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信息公示:
3.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信息查询:
希望大家在投资时都能保持“一双慧眼”,更愿天下无诈!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