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颜值经济催生了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生的医疗美容纠纷也日益增多。

实践中,医美纠纷涉面部整形居多,还涉及隆胸、局部填充、全身或局部吸脂、植发、皮肤美白等项目。消费者在诉讼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举证材料收集难、责任认定和医疗鉴证等问题。

今天为您详细解答:消费者遇到医美纠纷问题时,怎样正确及时地维护自身权益。

问题一:

我在医美机构做的整形手术没有达到术前的效果,很不满意,可以要求对方退钱吗?

医疗美容既具有医疗服务的特性,也兼具消费属性,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基于信息不对等的优势,夸大甚至虚假宣传,获取不符合产品实际价值的服务费,为消费者提供与实际付出不对等的医疗服务,在提供服务时亦未对消费者进行合理提醒,构成欺诈行为。应当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制。

如果您选择的手术机构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正规整形医院,可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方法》的第四十六条以及第四十七条,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和医疗事故鉴定,提出赔偿费、手术费、交通费、护理费、误工费;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

如果您选择的手术机构是未经国家认证与许可的美容机构,也就是无证运营的工作室、美容院,或是实施手术的医护人员无医师资格,属于欺诈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消费者权益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问题二:医美项目导致皮肤毁容,可以起诉对方吗?

面对医美项目导致的皮肤毁容等对身体伤害严重的后果,您完全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收集所有与此次医美服务相关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术前术后的照片对比、医疗记录、费用收据、与医美机构及医护人员的沟通记录等,在提起诉讼时,您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医美机构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主张医美机构赔偿自己因皮肤毁容所遭受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直接和间接损失。

件情况,制定合适的诉讼策略,并代表您与医美机构进行谈判或提起诉讼。

己权益的关键。

问题三:产生医美纠纷后,我该找哪个部门维权?

医疗事故、医美机构资质不全、非法行医、超范围营业等可以向当地卫健委投诉,卫健委会进行调查调解,必要时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生活美容类机构收费不合理、不合格药品、虚假广告宣传等行为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反映;

对当事人的情况找出涉事机构的违法点,合法地主张当事人的权益,争取最大的利益。

问题四:如何选择正规靠谱的整形机构?

选择医美机构前要确认以下4个重要步骤

建议收藏哦~

01 查营业场所

核实医美机构是否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许可证》上的执业范围是否包含您想要做的项目,您可以登录国家卫健委官网的“医院执业登记”查询入口,检查医疗机构和医生是否具有相应资质。

此外,有一些机构会冠以“XX抗衰中心、XX研究院、XX皮肤管理中心”等名称,让人傻傻分不清楚,这些机构从名称上让人误以为是医疗机构甚至还有较强的学术性,但有些可能只有生活美容或者科技公司的资质,消费者在选择时要谨慎辨别。

02 查诊疗人员

在选择医美机构后,消费者有必要向该机构查验从事医疗美容的人员是否取得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护士资格证、护士执业证,以及实施手术医生的执业时间和工作经历,以保证手术效果,降低损害风险。在医美领域,非医务工作者违规操作的现象不少见,“无资质”或“超出资质范围”的机构和人员,意味美容技术不过关,美容操作缺乏经验,为美容失败或“未达预期效果”埋下隐患。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四)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部分机构会展示一些非正规培训证书或者非正规委员会的资格证,消费者在选择时要擦亮双眼,切勿被虚假证书所迷惑。您可以登录国家卫健委官网的“医卫人员”查询入口,核实医护人员的执业信息。

03 查设备药物

医美所采用的设备、耗材应该有“械”准字号,即获得国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药物应该有“药”准字号,即药品生产批准文号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用于注射的玻尿酸、胶原蛋白等物品是按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审批取得的是“械”准字号。很多产品如果是“消”“妆”字号,那这些产品属于卫生消毒用品、化妆品范畴,只能外用,不能用于注射。

另外,市场上还有一些名声很大的耗材或药品,但并未取得在我国上市的许可证书。因而,在国内流通的耗材或药品多数是水货或者仿冒品。医美产品需要专门的物流链条,即使是正品,若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运输,其品质也难以保证,使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风险。

04 查消费评价

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可以在网上了解一下医美机构的相关消费评论,对实施同样医美项目的几家医美机构进行比较,选出各方面较为优质的机构实施美容项目。

提醒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正确认识医美药械产品,科学、理性选择医疗美容。决定做医疗美容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就诊时注意核实机构及医护人员资质,切忌轻信广告或者他人宣传。对于使用的药品,要核实清楚其相关信息。

另外,消费者接受医疗美容后,应及时保存好就诊记录和病历等相关资料,在对医疗美容效果不满意时,应暂缓进行后续诊疗,如果遭到不法侵害,及时需求专业法律帮助。


发生医美纠纷如何索赔?找哪个部门维权?信之源律师为您详细解答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