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市公司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反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股盾网正在办理该股票投资者索赔案,本次监管机构对公司立案调查的具体原因尚未公布,但是股盾网团队认为,依据新《证券法》及司法解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的责任由原来的“过错原则”改为“过错推定原则”,除非能够充分举证证明自身无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这一条规定实际上是相当严厉的,显示惩戒机制更加严厉。
减持、减持、减持!董事长、总经理、副董事长、董秘……都在加速减持“套现”,联创股份到底怎么了?12月19日,资本邦获悉,联创股份(300343.SZ)称,收到公司董事、总工程师、副董事长邵秀英的《股票减持告知函》:
为归还证券公司融资借款,邵秀英拟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累计不超过8,275,998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70%就在两天前(12月17日),联创股份还公布,公司董事、副总裁王蔚的《股票减持告知函》:。
王蔚目前持有公司股份14,674,01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5%,拟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累计不超过3,668,505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31%至此,据资本邦不完全统计,加上此前联创股份已经发生的41次减持动作,2019年以来该公司董事、高管减持动作将至少发生43次。
而2018全年,联创股份减持事宜合计不过21起在联创股份高管加速减持套现“逃离”的背后,是该公司股价跌跌不休、转型不利、商誉减值高企、业绩持续下滑、股权质押爆仓、诉讼缠身等危机“压顶”一年43起减持联创股份高管加速套现“离场”
联创股份高管频繁减持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资本邦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12月20日,2019年以来,联创股份已经发生的减持事宜共计41起,涉及公司董事长、董秘、董事、总裁、总经理等多位高管人员。
如前文所述,除了已经发生的减持动作,联创股份高管的“套现”还在持续12月6日、17日、19日,联创股份董秘胡安智、高管王蔚、副董事长邵秀英相继发出减持计划,目的多是为了股票质押融资借款联创股份的频繁减持动作,引起投资者及监管层关注。
监管层惊讶发现,联创股份加速减持时,甚至连披露公告都来不及!这让监管层十分“气愤”2019年11月19日,联创股份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李洪国因涉嫌违法违规减持公司股份及未按规定披露,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此前4月9月,联创股份董事、总裁齐海莹被出具警示函资本邦了解到,该人士于2018年11月12日预先披露减持计划,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累计不超过7,379,866股2018年11月23日、2018年11月26日、2018年11月29日其因股票质押遭强制平仓导致减持公司股份分别为216.52万股、144.8万股、193.67万股。
山东监管局指出:上述减持时间距齐海莹预先披露减持计划时间不满15个交易日同时,从2018年11月23日至2019年2月25日,其因股票质押遭强制平仓导致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000.37万股,超过预先披露的计划减持股份数。
联创股份副董事长邵秀英也因股权质押强制平仓以及无意识短线交易行为被出具警示函今年4月,深交所下发监管函显示,2018年12月24日,邵秀英被质权人以集中竞价方式强制平仓减持333.65万股公司股份,距离邵秀英的减持计划公告日期不足15个交易日。
此外,邵秀英于今年2月14日买入公司股份900股,构成《证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短线交易对此,联创股份曾于今年3月27日公告解释称,邵秀英在执行减持计划期间,因操作失误,错误实施一笔买入交易而构成短线交易。
不只是因为违规减持等事宜被监管处罚,联创股份内控或许早就“失控”据资本邦了解,2018年12月3日,联创股份及董事长李洪国、董事会秘书胡安智被出具警示函山东监管局指出:2018年5月27日,公司称,拟将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合)、上海激创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激创)、上海麟动市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麟动)100%股权以其2018年4月30日的所有者权益在本公司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为对价,转让给全资子公司上海趣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趣阅)。
据了解,联创股份以持有的上海新合、上海激创及上海麟动100%的股权作为出资,投资于上海趣阅公司对上述事项披露的信息不准确、不完整联创股份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公司董事长李洪国、董事会秘书胡安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
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八条、五十九条的规定,山东证监局决定对公司及李洪国、胡安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今年11月19日,联创股份因年度报告中关联方借款事项披露不准确、不完整、2019年一季报业绩承诺事项披露不准确、临时报告披露不准确、不完整、财务处理不规范,导致定期报告不准确、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影响定期报告准确性等违规事实收到山东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
股价跌跌不休联创股份股权质押“爆仓”具体来看,联创股份不都是股东自愿的减持动作,还有一部分因股权质押爆仓而引起的被动减持。
图片来源:联创股份2019年三季报据联创股份披露的2019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八大股东股权存在股权质押情况,除了邵秀英,其它七名股东股权基本处于100%股权质押状态2018年12月4日,该公司指出,公司董事邵秀英质押在中信建投证券的部分股票将被强制平仓,被动减持5,756,483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6%,被动减持原因用于归还中信建投股票质押融资借款。
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暴露的情况下,联创股份试图寻求纾困方法2019年2月13日,联创股份称,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洪国的《通知》《通知》主要内容:经与淄博市维护金融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等研究,李洪国拟与淄博市金融工作部门密切合作的纾困基金等机构合作,获得扶助金额不超过6亿元,用于李洪国化解股票质押风险,扶助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相关基金做转质押、增信、股票买断等方式。
联创股份称,本次公司控股股东获得纾困资金扶助支持,有利于纾解控股股东资金压力,有利于公司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2019年2月25日李洪国与红曼同创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签署了第一阶段《纾困合作协议》。
2019年3月6日,公司董事会收到控股股东李洪国的通知,李洪国已经从红曼同创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收到第一笔纾困资金3000万元本次收到的资金将用于偿还部分股票质押融资款、合约展期,降低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
除了纾困资金的扶持,减持似乎也成为联创股份纾困的方法之一然而,纾困之法似乎不太凑效,联创股份股权质押“爆仓”风险仍在持续加大与此同时,该公司股价继续下滑截至2019年12月20日,联创股份报收2.96元/股,当日同比跌4.21%。
而2019年年初,联创股份的股价还是6.6元/股也就是说,将近一年过去,联创股份已跌去一半多资本邦注意到,2019年3月,联创股份董事长及相关高管减持价格在8元/股左右,6月份,减持价格下降为7.10元-7.6元/股,9月到11月,股东减持价格则下滑至3.05元/股-3.42元/股,12月5日,李慧敏则以2.79元/股减持3000股。
股盾网团队认为,根据『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重大性违法违规,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损失。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通过法律程序争取挽回部分投资损失,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索赔。
股价持续下滑的背后,是投资者对联创股份失去信心的事实这家于2012年上市的公司,却因为并购不利等带来高昂的商誉减值风险,引发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等一系列危机并购转型不利联创股份商誉减值风险高企据联创股份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92%至27.70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9.98%至1.2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三成至1.13亿元。
由于主营业务不佳,公司业绩在上市(2012年8月1日)后第三年就开始走下坡路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2014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九成至463.80万元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联创股份开始频繁并购谋求业务转型。
2015年,公司斥资13.22亿元收购上海新合文化传播100%股权,同时启动对上海激创广告有限公司100%股权和上海麟动市场营销策划100%股权的收购,谋求转型互联网广告和营销2015年9月,公司将中文简称由原“联创节能”变更为“联创股份”,英文证券简称不变,中英文全称不变。
联创股份解释:公司经过战略转型,已经发展成为精细化工行业、新兴互联网行业的双主业格局,为更好地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和实施战略规划,与公司未来的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相适应,故决定对公司证券简称进行变更通过并购,联创股份业绩一度有所好转,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457.92万元,同比增长15.8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81.46万元,同比增长382.97%。
2016年,联创股份仍在继续扩张,分别以10.15亿元和7.16亿元收购上海激创和上海麟动2016年6月,公司称,经过战略转型,公司主营业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准确反映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充分体现公司业务发展战略转型的目标,公司名称由“山东联创节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山东联创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联创股份出资6.48亿元收购上海鏊投网络科技50.1%股权2018年12月公司收购上海鏊投剩余49.90%股权交易完成后,上海鏊投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通过接连的并购动作,联创股份业务转型为联创数字及化工新材料。
公司业绩2015年、2016年、2017年实现增长
图片来源:企查查不过,接连并购背后,联创股份面临巨大的商誉风险公司2018年报坦言,公司存在商誉减值风险,2018年年初公司因并购重组产生的合并商誉总额为32.70亿元,公司根据上海新合、上海激创、上海麟动、上海 鏊投的资产组预计可回收金额对上述四家公司分别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合计20.70亿元,合并商誉剩余金额12亿元。
在巨大商誉隐患下,联创股份2018年当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25.89%,巨亏19.54亿元,公司实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彼时联创股份称,在不考虑商誉减值的情况下,公司2018年度营业利润1.97亿元而监管层也对联创股份的商誉风险关注已久。
2019年11月19日山东证监局给联创股份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指出:公司在2018年度商誉减值测试中,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缺乏合理、充分依据,影响定期报告准确性具体看来,联创股份商誉对应资产组收入增长的可实现性缺少合理性分析及充分依据。
上海鏊投2017年度商誉减值测试中,预测2018年自媒体业务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0%,而2018年实际增长率只有10%在2018年未达到预测值的前提下,2018年度商誉减值测试中预测2019年自媒体业务比2018年增长84%,对收入的可实现性缺少合理性分析及充分依据。
山东证监局还指出:联创股份商誉对应资产组新增客户收入的预测缺少合理性分析及充分依据上海鏊投2019年营业收入预测中新客户收入预测值较高,占全部收入的28.6%;上海新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预测时仅考虑2019年4月之前的合同及协议签订情况,未统筹全年合同及协议签订情况进行预测。
上述预测方式缺少合理性分析及充分依据接连并购后惹来诉讼缠身如今,“疾病”缠身的联创股份正面临来自各方的起诉企查查数据显示,联创股份自身风险298条,关联风险318条,法律诉讼80条按法律诉讼年份来看,联创股份诉讼集中年份在2015年、2016年、2017年,正是公司持续并购期。
其中2016年诉讼最多,高达23起2015年11起,2017年9起2018年也高达11起
图片来源:企查查按案由划分,联创股份诉讼主要集中在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其中买卖合同纠纷高达42起,是主要的涉诉缘由。
图片来源:企查查今年12月2日,中国裁判网公布蒋俞欢、山东联创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山东联创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
图片来源:中国裁判网法院在审理蒋俞欢诉山东联创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一案中,申请人蒋俞欢向本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请求依法冻结被申请人山东联创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存款1.16亿元或查封、扣押其相应价值的财产。
申请人蒋俞欢以向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淄博中心支公司购买的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提供担保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蒋俞欢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之规定,裁定冻结被申请人山东联创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存款1.16亿元或查封其相应价值的财产。
本裁定立即开始执行更早前的9月2日,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晦毅(上海)创业投资中心、联创股份合伙协议纠纷、股权转让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法院在审理晦毅(上海)创业投资中心诉联创股份股权转让纠纷一案中,申请人晦毅(上海)创业投资中心向本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请求依法冻结被申请人联创股份银行存款1.16亿元或查封、扣押其相应价值的财产。
法院经审查后冻结被申请人联创股份银行存款1.162亿元或查封、扣押其相应价值的财产【本文为资本邦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股盾网证券诉讼团队提示:受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误导,造成损失的,建议投资者通过法律途径争取挽回部分投资损失。法院审理中,因审判执法人员对法律问题存在不同理解,索赔结果以法院最终生效裁判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