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随着2023年各险企偿付能力报告出炉,动辄上亿保额的董责险理赔情况得以被市场看到一隅。
2023年,共有2家财险公司披露了报告期内的5笔董责险赔付案例,合计赔付约9097万元。其中,美亚财险披露了4项原因为“董监高责任险”的重大赔付事项,赔付金额分别为3237万元、2040万元、2025万元、1065万元,合计赔付8367万元;苏黎世财险披露了一项赔付原因为“董监高责任险”的重大赔付事项,赔付金额为730万元。
纵市场情况,考虑到参与主体的主观故意可能性较大,一般很难索赔成功。
董责险是用来保障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其管理职责时,而面临的潜在个人责任、公司补偿责任和公司证券赔偿责任。该险种的赔偿责任
近年来董责险大热与康美药业天价赔偿关系密切。在该案中,5名酬金仅十万的独立董事在一审判决中要共同承担3.69亿元赔偿,其中,少则需承担1.23亿元,多则需承担2.46亿元。这使得市场上一度出现“独董离职潮”。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孙宏涛向界面新闻表示,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投保董责险可以有效地保护独董,优化治理。
“拿康美药业案来说,独立董事一年的收入十来万元,但赔偿高达数亿,这样的风险下谁愿意干呢?而有了董责险,独立董事能更勇于担当这一职务,也可以有助于独董大胆行使专业的职权判断,做出决策。中小投资者对于这一情况肯定是乐意看到的,公司也尽到了社会责任。”他表示。
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统计,2023年共有304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董责险的公告信息,其中首次发布购买董责险公告信息的上市公司共计174家。
不过,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在经历了三年持续快速增长后,在2023年首次出现了回落,投保公司数量同比下降了10%。
《报告》指出,虽然董责险发展迅速,但缺乏公开理赔案例、客户投保意愿不强及客户决策流程复杂是影响A股董责险市场发展的最主要的挑战,其次是保险市场不理性竞争。对此,王民建议,除了需要继续加强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意识之外,应当首先通过实际理赔案例将董责险的积极作用切实向市场展现出来。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施行,专家预测在中国市场颇为小众的责任险也将迎来发展机遇。王民表示,在董监高责任保险外,招股说明书责任保险、退市保险、证券中介机构职业责任保险都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在全面注册制推行之后,大浪淘沙下退市的公司会越来越多,退市险将会对公司的债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