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难得放一个小长假,吃好喝好玩好,给国家GDP做点贡献。

原本今天是分析“长春高新”的,好像这么好一个节日,说医药不太好。

所以改成“中炬高新”了,这两家公司很像,不但名字像,发展轨迹也很像。

在成立之初,都是政府为了做工业园区设立的房地产公司,后来入主一个新业务,发现这个业务不错,很赚钱,于是慢慢的把主业转移到赚钱的项目,就有了现在的上市公司主体。

另外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正好中炬高新的产品有酱油、醋和油,在端午节这天,说说这个还挺好的。

一、公司

9年,响应国家号召,中山市成立了一个“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也是我国第一批成立的高新开发区。

为了开发区的建设和运营,就成立了《中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公司》。

这个开发区很成功,吸引了很多企业投资入驻。

到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已经有显著的成果,同时也暴露出国企诸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企业结构臃肿,效率低下。

于是针对这个病根,推行了“股份改革”,以此来促进国企的积极性。

每一项重大政策,都会有一个实验阶段和试点企业。

中山这家公司很荣幸的成为了5个改革试验区之一。

1992年进行重组,确立主营业务房地产,剥离其他乱七八糟的业务和部门,公司也改名为《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公司》。

公司毕竟是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合作的,资源当然非常优越,所以业绩表现还不错。

很快到了1995年,公司上市,这可是中山市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简称就是“中炬高新”。

上市之后,依然是围绕着园区转,各种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吸引力自然越来越大。

所以那几年很多国际企业,都入驻了中炬高新管辖的园区,于是顺势打造成我国外贸的一个重要窗口。

工业园的发展总是有限的,硬件设施已经没什么优化空间了,中炬高新百般无聊之下,就把目光盯上了园区里面的公司身上。

一回生二回熟,慢慢的时间长了,公司积累了不错的现金流之外,对很多感兴趣的公司也知根知底。

到了1999年,中炬高新收购《中山市美味鲜食品总厂》,开始自己下场做实业。

当然还收购了其他公司,比如造纸、汽车零配件、电池等等,不过只有调味品做得最好。

现在公司旗下“美味鲜”品牌就是这样来的。

在发展过程中,陆陆续续新增了一些业务,也陆陆续续关掉了一些业务。

比如电池业务,在2013年之后就没有了。

还有房地产业务,这两年也在剥离,不过我记得之前一直没能剥离掉的原因是旗下子公司有一大块的未开发地皮,但是这家公司子公司部分股权被查封了。

反正如今可以说是一家调味品公司,起源就是从收购美味鲜开始。

美味鲜这个品牌是有一定历史的,发源于清朝末期的“香山酱园”。

现在的中山市就是以前的香山县。

当然香山酱园并不是指某家工厂,而是统称,因为香山这个地方,酱油做得都很好。

后来在新中国的领导下,香山这些大大小小的酱油作坊,就被统一归纳起来,合并成“石岐酱料厂”。

在9年的时候,流行承包制,“石岐酱料厂”也就改名为“中山市美味鲜食品总厂”,再后来被中炬高新收购。

从这个发展过程来看,很容易就让人产生中炬高新是中山市完全控股的国企。

其实后来公司的股权变动,也是备受议论。

最开始的老大是“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通过火炬集团控股公司,不过持股比例只有10%左右。

即便是后来重组之后,火炬集团持股也只有20%,而且逐年下降。

到2006年的时候,投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一年是我国股市的一道分水岭。

在此之前,公司上市之后,只是部分股票上市,所以那个时候的股权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顾名思义,流通股就是可以自有交易的,也就是上市之后发行的股票。

非流通股就是上市之前的原始股。

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出于对国企控制权的考虑,毕竟如果全部流通,是可能失去控制权的。

但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同股不同权”,而且原始股东没法便捷的出售名下股票。

原始股东当然都是公司内部人员,包括管理层和普通员工。

这里面就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股价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我们投资,也是买企业的未来预期,希望公司后面发展越来越好,公司价值越来越高。

那这个时候,股价对股东没影响的时候,后果就是股东不在乎公司的价值。

说白了我作为这家公司的股东,公司发展得好不好,跟我都没什么关系,那人性的劣根就会导致公司做不起来。

国家当然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2006年进行改革,称为“股权分置制度”。

也就是把公司所有股权,都变为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动,当然也是有一定限制政策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的大A股,算是一次新生,基本标准化,而且从此“同股同权”

中炬高新经过这次改革后,采用当时普遍使用的方式,为了公平起见,原始股东会拿出一部分股权,来弥补流通股东的权益,因为两者的股票成本差距很大。

这个时候就会导致原始股东手里的筹码被稀释,如果原本控股股东持股较高还好,恰恰中炬高新最大的股东持股已经很低,都不到15%,被稀释后只剩下连9%都不到。

所以股权非常分散,一直到现在都是。

如上图所示,火炬集团持股10.88%,这还是之前增持了一点才有的。

股权这么少的控股股东,地位当然比较危险。

所以2015年,“前海人寿”突然大量购买中炬高新股票,居然一直买到近2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地步。

前海人寿就是宝能旗下的公司,说起宝能,大家应该就都心知肚明了,这是“姚振华”的常规操作。

这一次还算小的,万科的股权之争,当年可是闹得沸沸扬扬。

虽然最后在各方势力明里暗里的博弈下,万科保住了控制地位,宝能在这一仗也疯狂赚了很多钱。

手握巨资,对于小小的中炬高新当然是手到擒来。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是“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这就是姚振华名下的投资公司,在2018年的时候,前海人寿把所有的中炬高新股权都转让到这家公司名下。

从此之后,中炬高新的实控人,就变成了“姚振华”。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心怀不平,人家好不容易含辛茹苦做起来的公司,说没就没了,难道就这样算了?

答案是:“不能”。

这几年,原股东和宝能一直在明争暗斗,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当然这个里面的刺激事件,肯定是敏感的,但是有个事情是公开可以说的,那就是文章前面说的剥离房地产业务的问题。

这是宝能入主中炬高新以来想做的事情,宝能当年提出“双百计划”,也就是产能达100万吨,营收达100亿。

显然这个目标现在还没有达到。

宝能的计划是通过定增,大量融资,然后使劲扩产。

可是房地产业务的存在,定增方案没能通过,所以才会有计划剥离房地产业务。

站在中炬高新原股东的角度来说,如果宝能真的定增成功,如果真的达成了双百计划,那完了,中炬高新在姚振华手里振兴,控制地位更将牢不可破。

所以原股东必须全力阻拦。

简单跟大家说说这个事件。

中炬高新的子公司“中汇合创”有一块地,还有1600亩左右没有开发,价值至少百亿以上。

原本姚振华是计划打包出售的,这样既可以回笼资金,也可以定增融资更多的钱。

家公司把中炬高新给告了,理由是之前曾与中炬高新达成交易,中炬高新出让近3000亩地给这家公司,但是一直没有兑现。

给大家看看当年这个事情对股价的影响。

顶峰,持续下跌23元,腰斩之后再补一刀。

当然土地纠纷事件只是原因之一。

那原告公司是谁呢?

很巧,叫《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

为什么巧?

因为这家公司就是“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而中炬高新在被宝能入主之前,是这个管委会的非全资子公司。

也就是老大把老二给告了。

这个案件到现在都扑朔迷离,具体什么情况?当年的土地转让到底是怎么回事?等等都是一团雾水。

不过这重要吗?

不重要!

因为中炬高新在董事会投票决定剥离房地产业务的时候,原股东投了反对票。

说到这里,熟悉这个事情的人可能会奇怪,这个时间点也对不上啊。

一年的时间。

这重要吗?

当然更不重要,信息公告之前,内部什么时候商讨的,谁知道?

提前一年很奇怪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

我刚看了一下最新公告,正好前天发布了一审判决结果。

如上图所示,判决中炬高新赔偿近20亿。

这对于中炬高新来说,是一笔巨额资金。

这个赔偿金额其实相比于我当时的预期,还是有点低,我以为怎么着也要索赔个几十亿。

如果只是20亿,虽然对中炬高新的现金流会有很大影响,但是还不足以动摇宝能的地位。

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二审或者三审,咱就等着看呗。

不过有一说一,这场争斗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但是没有影响中炬高新的日常经营。

所以我们评估公司的时候,不要偏激。

股权之争很正常,我相信不管是原股东,还是宝能系,都是希望中炬高新越来越好的,毕竟只有公司好了,他们才能赚钱。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炬高新的业绩表现。

二、业绩

上一次分析中炬高新,已经过去半年左右。

当时的年度报告没有出来,今天再重点做一些补充下分析。

两天前,6月20日,公司发布了2022年年报的修正稿:

根据公司的年度报告,2022年非经营性损益之后,营收相对于2021年,实际增长3.03%,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22.5%。

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是同比下滑的,减少了44.11%。

2022年,确实是比较艰难的一年。

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来一次大范围的风控,对所有以厨卫为主业的公司,影响都很大。

当然,非经营性损失源自公司受到工业联合诉讼一审判决的影响,公司于 2022 年度报告中计提预 计负债 11.78 亿元(在损益表中列示为营业外支出增加),是造成年度业绩亏损、净 资产收益率下降及资产负债率攀升的主要原因。

因为一次性的影响不会对公司的后续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因此主要影响的是公司短期的资本负债结构,当前,钱没了就真的没了,损失是实实在在的。

我个人主要关注的是一季度和后面的预期。

今年一季度营收13.7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了-5.5%。

疫情对一季度业绩的冲击,依然很明显。

老大海天味业的一季度净利润,同样同比下降了6.2%。

因此,看后续的趋势,是更为重要的。

分品类来讲:美味鲜公司实现营收13.3亿元,增长了7.9%,调味品主业实现稳健增长。

中炬高新一季度的毛利率31.4%,减少了0.9pct,但是美味鲜毛利率31.2%,小幅提升0.5pct。

其他费用相对都比较平稳。

其他更多的财务数据的分析,大家可以去回顾我一月份写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就调味品市场而言,目前海天味业无论是经销商数量,还是销售额都是遥遥领先。

中炬高新的规模和千禾味业,差不多一个水平。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海天这么庞大的经销商数量,公司销售人员也才2000个,中炬高新销售人员数量高达1500以上,就算千禾也有1000个以上。

不得不说从效率上来说,中炬高新和千禾味业还有比较大进步空间。

三、总结

分几个点来总结:

① 我个人对消快消品的热爱,是丝毫不加掩饰的,为什么呢?

大家看中证消费指数的上涨幅度,从成立时候的1000点,到现在已经接近20000点了,最高的时候到达了30000多点。

可以说,消费板块整体远远地跑赢了大盘指数。

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永续产业,也是巴菲特老爷子最喜欢的行业,背后的原因,也是如此。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衣食住行都是必须的,这个和半导体、芯片这些科技行业动辄就被颠覆替代不同,人的口味很难改变的。

② 疫情彻底放开后,餐饮将回归正常轨道,一季度因为疫情放开之后的短暂混乱对Q1的报表有一定的影响,这个在二季度应该就会逐渐改善。

因此,半年报是中炬高新非常重要的一份报告,到时候我还会继续进行深度分析。

③ 就当前的股价来讲,也是非常敏感的位置,公司历史股价有超过80块钱的时候,但是跌幅最大的时候,也下摸到20附近,可以说腰斩再腰斩。

如果你是跟随股价的一个投机者,很显然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

但是我长期以来以基本面为依据的内在价值的研究,就可以减少这样的损失,尽可能基于公司的真实竞争环境计算出相对客观的数据,哪怕会错过短期的泡沫,但是也能规避杀估值的时候所带来的风险。

这也是分析基本面的价值所在。

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周总结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专注于上市公司财报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能为你规避很多风险。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

#投资##金融##财经##消费#


“中炬高新”一审被判赔偿20亿,会有何影响?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