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已经退市的上海易连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揭开了公司通过大宗贸易方式虚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变相资金占用的违规事实。在违规行为暴雷前,2022年11月,上海圣太及其一致行动人谦谦德合与西格玛控股、新玛商务、北京圜丰共同签署了《财产份额转让协议》,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方丽梅。于此同时,扬州赛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支付的10亿预付款也无法追回,在实控人兄妹顺利套现后,上海易连被终止上市。
年年度报告所涉期间,王爱红之兄王正郁依实际支配的上海易连股份表决权足以对上海易连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才是背后真正的实控人。
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上海易连开展以化工品为主的大宗商品贸易;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上海易连开展以煤炭、木材为主的大宗商品贸易。监管处罚显示,公司大宗商品贸易系根据事先制定的资金划转路径图或业务需求表,指定相关公司作为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客户,通过调整价格,安排上海易连账面留存利润,贸易链条上的特定主体承担相应亏损,且均为货权交易,没有实物流转。上述大宗商品贸易为虚假贸易。通过大宗贸易一方面可以直接美化盈利状况还能变相将资金划出上市公司,可谓一箭双雕。
交易所早在2022年半年报就关注到公司结算模式欠缺商业合理性,公司对此答复称,通过预付货款的方式可以获得稳定的货源,只要找到合适的买家,公司就能及时从供应商处获得优质的货源,保证业务顺利开展。同时在《框架协议》中公司对预付款也有详细的权益保障条款规定,例如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未完成业务的预付款在季度末先退回,对超过90天未完成业务的预付款按年化 9%收取补偿金等。对于有基本商业常识的投资者,其实不难看出季度末一次性归还预付款的商业模式无疑暗示着上下游公司存在非同一般的关联关系。
通过上述财务造假行为,导致2021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15025.85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绝对值的 18.04%、62.15%;2022 年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9,508.82 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绝对值的18.49%、152.23%;2023 年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2,333.14 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绝对值的 4.52%、118.15%。
在10亿预付款无法追回的背景下,上海易连经营状况不容乐观,部分银行基于风险控制认定公司债务提前到期,要求归还借款。公司实控人王正郁涉嫌挪用公司资金,也已经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经侦支队立案。但是公司印刷类业务正常经营,同时随着刑事立案后续不排除追回资金的可能,这位投资者后续索赔带来了一丝希望,凡是2021年4月29日至2024年2月27日期间买入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从事贸易类业务最终被认定财务造假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业务,2021年专网通讯大案牵涉十几家上市公司虚构业务,通过虚假贸易包装营收和净利润成为了最高效和简便的手法。对于投资者判断公司价值还需从业务合理性出发,切勿被伪装的报表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