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北京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尽责履职。在会场之外,各级政府也在以多种方式持续“开门纳谏”。
1991年9月,北京市成立了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负责征集、办理对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建议。30多年间,一批又一批建议人秉持一颗“不嫌事儿小,不怕事儿难”的赤诚之心,不断提出来自民间的“金点子”。在机动、灵活、迅速的沟通渠道之下,不少“金点子”得以打造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
缘起
不忍老人爬坡不便 随信寄去改造费用
黑色棉服穿在身上挺括利落,讲起话来洪亮干脆。73岁的王祥文精气神十足,透着知识分子的儒雅。他是国家开放大学的退休教师,同时,“写信”也写了20多年。
给谁写信?市区两级的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设在信访部门)。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的是,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除了接收群众自发来信外,还会邀请一些热心市民,对所见所闻的群众呼声、待改进之处等随时反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特邀建议人。
王祥文作为石景山“区民”,代表石景山当了超过20年市级特邀建议人。而石景山区还从高校、区属企业、社会机构等领域,选聘出既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有街坊百姓、退休干部在内的共38人组成的区级特邀建议人队伍。
一位普通市民,怎么当上特邀建议人的?这要从近30年前的一个冬夜说起。1997年底,王祥文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处理完相关事宜,他坐着公交车回家。天色已晚,还飘着雪花,下车的地方是个斜坡,又陡又窄。好不容易“蹭”下来,王祥文见上面又走来一位老太太,拎着黑色的袋子。“她只能把袋子放在地上,倒转身体拖着袋子一点点往下爬。”
那一瞬间,王祥文被老太太手脚并用的样子“击中”了,“我就想,如果这位老太太是我的母亲,我该怎么办?”老人走远,他还久久地站在原地。
回去后,无法释怀的王祥文找了位搞装修的朋友,测算改造费用,并给区里写了封信。信中说,希望能对斜坡进行改造,自己愿意分期支付费用,还随信附了500元钱。很快区政府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联系他,当面将钱款退回,并保证“这是个公益的事情,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办”。
几个月后,王祥文一天下班时惊喜地发现,斜坡旁安装了不锈钢扶手,修了坡度平缓的台阶,还装了盏路灯!“所有人从那儿走都夸,说政府给我们办了件好事,我听着特别激动。”
坚守
二十余年笔耕不辍 推动城市悄然改变
改造斜坡的事情,让王祥文意识到,通过提建议,确实可以推动一些问题的解决,他便开始有意识关注身边大事小情。2001年,因为一篇文章,他得到市区两级信访部门的关注,后来被聘为市级特邀建议人。“具体什么事儿我都忘了,就说我的建议提得不错,鼓励我坚持下去。”
而这一做,就是20多年,从年富力强到古稀老人,王祥文提出的建议不胜枚举,于点滴间推动城市悄然改变。“人民建议征集这一方式,上传下达容易,反应速度很快,这是它最大的优势。”他举例,当年阜石路高架桥修建期间,大量车辆开到晋元庄处便会积压,一堵就是几百米。“我实地调研发现,从高架桥下来200米左右,有个地方特别适合做个出口,给市里写了建议。也就过了半个月,那里临时扒开一个豁口,拥堵情况立即得到缓解。后来修了个正式出口,到现在顺畅极了。”
将四惠东地铁站厅与过街天桥互通,是另一个让王祥文“成就感十足”的建议。他介绍,由于地铁站位于二层,要过马路的市民,需要先下楼梯出站,再上过街天桥,十分不便。“提了这个建议后,我很快就收到回复,说会马上组织人去调查。”
2017年的最后一天,稍稍得空的王祥文不知怎么“心念一动”,从石景山专程跑去四惠东站。眼前场景令他惊喜——天桥可以直通地铁站内,别提多方便了!“更巧的是我问工作人员这桥是什么时候通的,对方说20分钟前,塑胶垫还没多少脚印呢!”
被视作“以小见大、精细治理”典范的“骑沿井”改造,最初也来自于王祥文的观察。“骑沿井”即一些行业的工作井,其井盖一半在马路上,一半在人行道上。为了迁就它们,人行道路面被挖出一块悬空的半圆形。“一个小女孩骑滑板车,差点没刹住,行人也非常容易踩空崴脚。”
见此情景,王祥文写了份紧急建议,经由当时的北京市政协委员杨朝霞
倾听
从“嘟囔”声中找线索 发动群众建言献策
相较普通市民,石景山区的另一位市级特邀建议人陈新英,则多了些顺理成章的意味。她是原区信访办主任,55岁退休后,即和王祥文“并肩作战”,至今已15年。
作为一名信访战线的“老兵”,陈新英深谙建议收集之道,许多线索都从群众的“嘟囔”中得来。例如,数年前长安街西延长线通车,8条主路加2条辅路十分宽敞。但陈新英在老古城公交车站西侧的红绿灯路口听到百姓抱怨,“什么灯啊,跑着都过不去!”她便专门去体验。果然,短短24秒绿灯,要走完10条车道太紧张了。她马上写了份延长行人通过时间的建议,次日,绿灯便调整为42秒,后又增至57秒保持至今。
逛公园听到百姓抱怨僵尸车占地儿,写建议沟通街道“吹哨”,联合有关部门清理;去医院听到百姓提意见,新建的公园厕所没法用,写建议协调水源解决“如厕难”;就连路上听到孩子问“这是什么树”,家长答不出来,也会建议园林局在植物上挂牌标名,让人们扫码就能看到详细介绍……每年,陈新英都会报送十余条建议,“不怕麻烦、不嫌事儿小”是她的信条。
除了“听”,陈新英还密切联系、发动群众提供线索。她在石景山老干部局组建了建言献策先锋队,有位成员提出,大型社区融景城常住居民众多,达到上万户,但仅有专86路、专46路两趟小型公交车,且仅在工作日早晚高峰运行,节假日停运,居民对公交车运营时间短、载客量小意见很大。
陈新英与这位成员立即到实地考察,并向市政府提出“建议北京市公交集团统筹兼顾,妥善安排衙门口融景城地区公交车线路”的方案。很快,市公交集团与她联系,提议到社区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会后,专86和专46路公交车调整为全天运行,车型也由小调大。这一改变,让融景城和衙门口地区广大群众拍手叫好,称赞“政府为咱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
共识
下情上达渠道畅通 支持建议成果转化
多年从事信访工作,退休后又成为特邀建议人,在陈新英看来,与日常接访相比,人民建议征集这项工作可能不算特别“起眼”,收效却很大。“有些事情看似鸡毛蒜皮,但又确实是百姓关注所在,及时解决,会大幅提升群众好感度。”
近年来,围绕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征集办理机制效能,信访部门也在不断发力,用好用足信访工作反映社情民意“晴雨表”作用,推动人民建议成果转化。
以石景山区信访办为例,将人民建议征集办理工作作为推进信访工作预防法治化的重要一环,近三年共收集人民建议400余件次,其中《关于全市“骑沿井”统一排查改造的建议》被列入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推动全市开展专项改造。新设公交站点、居民服务设施改造等一批人民建议,也顺利落地实施。
这也是王祥文愿意持续担任特邀建议人的原因,“我反映的问题,基本都会有回复,让我觉得咱们百姓的话很管用,下情上达的渠道是畅通的。另外,我们的建议都是出自公心,能够起到政府与市民间润滑剂的作用,我也觉得很有意义。”本报记者 魏婧 文 宋溪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