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零碳
2024年,一众光伏巨头打响专利战,让商场上的角力从产能、价格、渠道蔓延到知识产权领域。2025年刚过去2个多月,专利战就有全面升级之势。
2月10日,天合光能公告称,公司分别请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判令被告一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告二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赔偿因其对于公司两项发明专利的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的损失6.07亿元、4.51亿元(共计10.58亿元),并承担案件涉及的维权合理支出及诉讼费用。
经查阅,这是公开信息中光伏专利纠纷史上的最高索赔纪录。
根据公告显示,被提起诉讼的两项专利分别为第ZL201710975923.2号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模块”和第ZL201510892086.8号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天合光能认为,两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实施涉案专利一、涉案专利二,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给原告造成了经济损失。为了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特此提起上述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处理。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案件已立案受理,尚未开庭审理。
10.58亿元的巨额诉讼赔偿,对于阿特斯来说,占据了其去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一半。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阿特斯实现营业收入341.78亿元,同比下滑12.63%;实现归母净利润19.55亿元,同比下滑31.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84亿元,同比下滑26.56%。
而对于天合光能而言,2024年或成为其上市以来的首个业绩亏损年份。业绩预告显示,其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32亿元~3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50亿元~56亿元。10.58亿元的诉讼金额约占其去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额的三分之一。
《科创板日报》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了解到,上述公告中提及的两项专利均为天合光能于2024年从晶科能源子公司“上饶新源越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而两项专利著录项目变更前均出现“LG电子株式会社”身影。
据了解,2024年,晶科、天合和晶澳三家公司联合行动,购买了来自韩国LG公司的600多个光伏专利包。其中,天合购买的数量约近200个。该批专利先由晶科子公司购买,再转让给天合、晶澳。这也意味着,上述专利或是天合以此种方式获得的LG专利。
其实上述两家龙头公司早就发生过2次专利纠纷。去年上半年,天合光能主张阿特斯一批运往欧洲的组件产品侵权,涉及N型TOPCon产品及HJT产品,货品金额近400万元。
之后在2024年光伏行业中期会议上,阿特斯董秘许晓明就此事称,被海关扣留的组件已经放行,许晓明还明确表示,阿特斯不存在侵权行为。
当年10月,天合光能再次对阿特斯出手,向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对阿特斯所属及关联公司正式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涉及的专利技术和TOPCon相关,技术专利号为US9,722,104和US10,230,009。TOPCon为新一代N型光伏技术的主流技术。
2月10日晚,天合光能向界面新闻确认称,此次在国内起诉阿特斯的相关专利,与其在美国、欧洲的专利纠纷属于同族专利。
截至2月11日午盘收盘,阿特斯一度大跌超5%,报10.30元/股;天合光能跌超3%,报17.82元/股。
除天合光能与阿特斯的诉讼外,多家光伏巨头之间均有着专利诉讼的纠纷。
据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公告显示,晶科能源旗下几个子公司——晶科能源澳大利亚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晶科绿能管理有限公司及浙江晶科绿能有限公司,在2月4日已向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提交专利诉讼,起诉隆基绿能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侵犯其发明专利权。目前,该案已获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受理,首次听证会安排在2月21日。
钛媒体认为,专利战的背后是技术路线之争。去年至今的光伏专利之争,包括天合光能提起的多项诉讼、晶澳科技对正泰新能提起的诉讼,有两大显著特点:首先,主要涉及的专利是去年开始占据市场主流的N型TOPCon技术;其次,起诉范围不局限于国内,尤其是头部企业,往往会选择“出海”打官司。
在去年光伏行业N型替代大行其道,TOPCon电池、组件市占率飙升之际,专利之争背后的先进技术攻防战也愈发受到重视。目前来看,提起专利诉讼最积极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正是TOPCon的三巨头。
(来源:科创板日报、钛媒体、中国证券报、界面新闻、时代财经;整理:小侯)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联系和关注我们↓(公众号后台留言联系小编)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
]article_adlist–>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网上公开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