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金融界

近日,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官网集中披露的7家药企致歉声明,将医药流通领域的灰色交易链再次置于聚光灯下。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广药四川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四川”)作为上市公司白云山全资子公司,在声明中坦承存在”向相关人员给予不正当利益”行为,成为这场反腐风暴中公开承认商业贿赂的上市系企业。

商业贿赂触雷:西南”桥头堡”陷合规危机

公开资料显示,广药四川成立于2012年8月,注册资本为1亿元,业务涵盖药品批发、药品零售以及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其母公司为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医药”),而白云山持有广州医药90.92%的股权。

作为广州医药在西南地区的战略支点,该公司配送网络覆盖四川全境,终端覆盖率居区域前列。白云山2023年报显示,其西南地区主营业务收入50.05亿元,毛利率32.15%为六大区域最高,2024年上半年该区域收入同比增4.77%至32.81亿元。

广药四川在其致歉声明中明确表示,由于公司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导致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此,广药四川已对涉事员工给予了开除处理,并承诺将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公司还强调,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坚持诚实守信和合法经营的原则。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广药四川的母公司白云山及其旗下公司也频频陷入医药丑闻。例如,在2022年8月,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的一份通报显示,白云山旗下的三家子公司——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通过虚高定价和套取资金的方式进行违规促销活动,并存在行贿医务人员或特定关系人的行为。

具体来说,从2017年至2021年5月,上述三家公司与下游50多家药品代理商相互串通,对87种药品采取虚高价格采购原料药的方式套现,并向下游药品代理商转移资金。白云山当时回应称,相关负责人已被免职或停职处理,相关产品也将降价或撤网。

在此之前,白云山及其子公司也曾多次被曝光涉及产品质量问题以及未履行承诺事项等。更早之前,白云山旗下产品的回扣行贿事件也不少见。例如,在福建省连城县、福建上杭县及江西省南昌市等地,均有地方卫生院领导或科室主任因收取白云山旗下产品头孢西丁钠的回扣而被查处。

尽管白云山在每次丑闻曝光后都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免职或停职相关负责人、降价或撤网相关产品等,但频发的丑闻仍然让市场对白云山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高层震荡持续,“70后”接棒者李小军的转型使命

风暴不仅席卷子公司,更直击白云山权力中枢。2024年8月,掌舵白云山接近11年的董事长李楚源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自2024年7月以来,白云山高层人事变动频繁。原董事长李楚源突然辞职并被立案调查,董事张春波、副总经理黄海文相继离职。2月14日,执行董事吴长海又宣布辞职,这已是白云山一年内“折损”的第四位核心高管。

高层的持续震荡无疑对公司的管理稳定性和战略连续性带来了巨大挑战。李楚源作为白云山的掌舵人,在任11年间带领企业完成了从传统药企到多元化集团的转型,打造出“王老吉”凉茶和”金戈”壮阳药两大爆款产品。然而,随着创始人团队的瓦解,白云山能否延续既定战略、维持业绩增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权力真空五个月后,白云山董事会于2024年末迎来新掌门——现年49岁的李小军接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公开资料显示,这位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的”70后”少帅,拥有23年医药行业深耕经验,曾任广药集团研发总监、白云山制药总厂厂长等职,主导过多个国家一类新药研发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李小军2018年曾临危受命执掌陷入质量风波的王老吉药业,通过数字化营销和健康饮品创新,三年内将凉茶市占率从58%提升至63%。其在2023年出任广药集团首席战略官期间,推动设立10亿元创新药专项基金,显示出不同于前任的”技术流”管理风格。

核心产品增长乏力,业绩承压明显

不过,新帅接任之际,白云山正面临严峻的增长考验。作为白云山的两大支柱产品,王老吉凉茶和金戈近期均显露疲态。2024年上半年,凉茶龙头王老吉营收下滑6.29%,净利润缩水超10%。虽然金戈在2023年仍保持22.58%的增长,但2024年已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价格战已导致终端价格下探至每片15元区间。

这种增长乏力直接反映在公司整体业绩上。2024年前三季度,白云山实现营业收入590.6亿元,同比仅增长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5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6.68%,创下近五年最大跌幅。

行业分析指出,王老吉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无糖气泡水、新式茶饮持续分流年轻消费群体,导致整个凉茶品类市场规模缩水超15%;另一方面,老对手加多宝重获品牌使用权,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而在ED药物市场,随着齐鲁制药等20多家企业的加入,价格战已经导致终端价格大幅下探,金戈的市场优势正在被逐步蚕食。

重营销轻研发模式遇考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转型压力下,白云山的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财报数据显示,2021-2023年,白云山的销售费用始终维持在60亿元左右的高位,分别为59.55亿元、58.75亿元、61.05亿元,而研发投入却从8.75亿元逐年下降至7.82亿元。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在当前创新药研发周期长、大健康产品迭代快速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显现出后劲不足的隐忧。

尽管白云山已经布局了10多个1类创新药项目,涉及抗肿瘤、心脑血管等热门治疗领域,但距离真正的成果转化仍需时日。而近期推出的白云牙膏等跨界产品,也未能在市场上激起太大水花。如何在维持传统业务基本盘的同时,开辟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决定白云山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截至2月24日,白云山股价报收26.72元/股,较2024年高点回落17%,这家老牌药企的市值已不足500亿,仅剩434.41亿。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转折点上,新任董事长李小军肩负着重塑公司形象、提振市场信心的重任。他能否带领白云山走出困境,重新找到增长动力,无疑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关注的焦点。


医药反腐风暴刮向上市公司:白云山子公司自曝行贿 年内四高管接连震荡 新掌门李小军如何料理这门“烂摊子”?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