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财经频道

撰稿 | 湘江财经工作室

湖南证监局一纸警示函,让“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实控人杨振再次陷入舆论风口。

3月25日ST加加(002650)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振近日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杨振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因关联代工违约致上市公司损失超6700万元,且承诺赔偿迟迟未兑现,监管层直接出手“点名”并记入诚信档案。

湘江金融圈认为,对ST加加而言,实控人信用崩塌,叠加关联交易失控,暴露出公司内控与治理的深层隐患。未来,如何修复实控人信用、重建市场信任,将成为公司逆袭之路的关键。

01关联代工“坑了”自家公司

据公告信息,ST加加及子公司加加食品(宁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关联方宁夏可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宁夏可可美”)、宁夏玉蜜淀粉有限公司(简称“宁夏玉蜜”)代加工生产味精,代加工过程中造成公司原辅材料损失共计6724.68万元。

按协议,这笔损失本应由代工方全额赔偿,且公司关联方宁夏可可美、宁夏玉蜜及实际控制人杨振曾于2024年5月出具《赔偿款支付计划说明》,承诺“2024年11月30日前付清”。但截至当前,这笔钱依然“悬在空中”。

湖南证监局认为,该行为已违反《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第十五条“承诺履行”相关规定,决定对杨振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加加食品实控人杨振

事实上,加加食品实控人杨振一家三口早已沦为“老赖”了,“酱油第一股”也一度走到破产边缘。

据《华商韬略》报道,近4年来,加加食品已先后6次披露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天眼查数据统计,自2022年起,杨振累计被执行金额高达13.6亿元,而卓越投资的被执行金额则达到了13.9亿元。

2024年6月,加加食品控股股东卓越投资及实际控制人杨振、杨子江(杨振之子)、肖赛平(杨振之妻)因个人债务纠纷,被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已经是杨振一家三口第四次因债务问题被列入失信名单。

02代工损失赔偿或“打水漂”

ST加加与宁夏可可美、宁夏玉蜜的关联关系,本就容易引发利益输送质疑。此次代工损失赔偿“拖而不决”,更让市场和股民质疑。而事实上,这笔赔偿款大概率是“打水漂”了。

据ST加加公告,公司关联方宁夏可可美、宁夏玉蜜等三家公司破产清算期间,涉及公司委托加工的部分资产多次拍卖。最新结果显示玉米成功拍出,但发霉玉米、豆粕水解液等流拍。存放在宁夏可可美厂区的7129.41万元存货被法院查封,公司丧失控制权,可能形成资产损失,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据ST加加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公司净利润亏损1.35亿元—2.5亿元。2024年,因公司委托加工业务终止,公司散装味精销量减少;且植物油业务受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销量降低,导致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其中提到,2024年6月14日,宁夏可可美及宁夏玉蜜向青铜峡市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截至目前,两家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其偿债能力有限,该损失赔偿款后续能否收回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鉴于以上情形,公司将该笔其他应收款进行全额单项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综合以上因素,造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为负值,经营出现亏损。

03逆袭战略:东方资产入主能否破局?

尽管危机四伏,ST加加并未放弃自救。2024年底,“国字号”东方资产通过司法拍卖取得公司23.42%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一动作被市场视为“破局关键”——东方资产的国资背景与资金实力,或为ST加加注入资源整合与债务化解的新动能。

与此同时,创始人杨振提出“背水一战”的逆袭战略:在产品端,聚焦“加加减盐”酱油与“盘中餐纯油”,瞄准健康消费趋势,试图以差异化产品突围存量市场;在渠道端,推行“三定三扩三增”(定方向、扩网点、增动销),重点发力餐饮渠道与新零售,2024年试点市场终端进货量增长超30%。同时,借力东方资产优化治理结构,推动精细化管理与降本增效。

这一战略看似逻辑清晰,但执行难度不容小觑。调味品行业已形成“一超(海天)多强”格局,酱油市场增速放缓至个位数,加加食品需在品牌力、渠道渗透率上实现“超车”,方有机会扭转颓势。

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承诺方若未按期履约,除记入诚信档案外,还可能面临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限制。近年来,ST康美、ST舍得等案例均显示,实控人失信代价正从“道德风险”升级为“实质性制裁”。

对ST加加而言,如何修复实控人信用、重建市场信任,也成为逆袭之路的关键前提。


ST加加警示函背后:6700万赔偿悬空与“背水一战”的逆袭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