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证监会通过交易所网站发布公告称:有个别上市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该等个别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反法律法规,根据《证券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股盾网正在办理因上市公司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致使投资者损失的股票索赔案,具体监管机构立案调查的细节事项,有待于交易所进一步公开信息,但是股盾网团队认为,依据新《证券法》及司法解释,如上市公司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赔偿投资者损失,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的责任由原来的“过错原则”改为“过错推定原则”,除非能够充分举证证明自身无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相关规定彰显国内证券诉讼领域惩戒机制更加完善。
东方通(300379)因涉嫌财务数据虚假记载,4月14日晚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若后续调查认定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东方通恐难逃退市命运,这同时也再次敲响了互联网和软件行业诚信危机的警钟东方通公告称,若后续调查认定事实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面临退市风险。
4月15日,东方通股价开盘即20CM跌停,报11.99元/股,总市值缩水至66.89亿元,蒸发逾16亿元。
东方通财务造假事件始末东方通成立于1997年,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主营业务涵盖中间件、网络信息安全及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公司曾以“中国中间件市场本土厂商第一名”自居,并在互动平台表示是华为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然而,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财务合规性问题频发根据东方通公告,中国证监会此次立案的核心问题在于公司涉嫌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记载,具体细节尚未披露但回顾历史,《财中社》发现东方通在财务管理上早有前科2024年4月,北京证监局曾因其2022年收入确认不当责令公司改正。
公告显示,东方通全资子公司北京泰策科技有限公司在2022年确认的“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智慧云脑项目”及“临沂临港公安天网工程升级改造项目”收入,因财政资金问题导致合同终止,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调整后,公司2022年净利润从盈利5921.41万元修正为亏损3936.65万元,盈亏性质逆转。
此外,2024年12月,东方通的审计机构北京德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原名北京大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因在公司2023年财报审计中存在“风险评估流于形式”“函证程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2月17日和3月26日,东方通接连公告更换2024年度审计签字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复核人及签字项目合伙人,频繁的人员变动引发外界对其审计独立性和财务透明度的质疑。
东方通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32亿元至5.37亿元,较上年的亏损6.73亿元有所收窄尽管公司表示“降本增效初见成效”,但连续三年巨额亏损已让投资者信心动摇截至2024年9月30日,东方通股东人数超过6万户,这些投资者如今正面临巨大风险。
股盾网团队认为,根据『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规定,如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重大性违法违规,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损失。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通过法律程序争取挽回部分投资损失,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索赔。
互联网软件领域造假频发东方通的财务造假风波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A股市场多家互联网与软件企业因财务造假或信息披露违规被监管处罚,暴露出行业在估值压力和增长焦虑下的普遍问题2023年,绿盟科技(300369)因未及时披露大额应收账款计提,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问题,被深交所问询并要求整改。
同年,汉王科技(002362)因涉嫌“虚增收入”遭到投资者集体举报,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发现其部分项目收入确认依据不足,财务数据存疑此外,诚迈科技(300598)在2022年因关联交易披露不及时被江苏证监局采取监管措施;熵基科技(300)则因2023年财报中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被要求调整数据。
这些案例反映出A股互联网与软件企业在高增长预期和激烈竞争下,普遍存在虚报业绩、粉饰财报的乱象,东方通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2023年A股市场因财务造假被处罚的案例中,科技类企业占比超过30%,其中互联网与软件行业尤为突出。
证监会2024年发布的《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典型案例剖析》指出,部分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构交易或关联方资金占用等方式制造虚假繁荣,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东方通此前因收入确认不当被责令改正,其审计机构也被处罚,恰恰印证了行业在财务合规性上的普遍漏洞。
海外市场也曾出现类似问题,如总部位于中国的云通信服务提供商Cloopen Group(RAAS)也遭到监管处罚,但A股市场的监管环境和企业治理问题更需引起重视东方通的案例表明,行业诚信危机亟待系统性解决。
造假的幕后推手东方通事件表明,即便在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信息披露制度趋严的背景下,仍有企业试图通过财务造假掩盖经营困境然而,监管围网正在收紧,造假的窗口期已大幅缩小2023年,中国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同时引入强制退市机制。
证监会数据显示,2023年因财务造假触及强制退市的案例首次超过经营异常类,科技类企业首当其冲2024年初,恒大因虚增收入5640亿元被罚款41.75亿元,其创始人许家印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成为新《证券法》实施后的典型案例。
虚假繁荣的背后,往往是风控的缺位和审计的失守东方通的审计机构北京德皓国际在2023年财报审计中存在多项违规,如风险评估流于形式、控制测试结论依据不足,这种“走过场式审计”在行业内并非个例部分审计机构为保住客户资源,往往对企业财务问题视而不见,甚至成为造假的“帮凶”。
证监会2024年已对多家审计机构开出罚单,显示出对中介机构责任的追责力度在加强与此同时,互联网与软件行业的高估值预期也为造假埋下隐患东方通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增长压力,为维持股价和融资能力,不惜通过虚增收入制造业绩假象。
这种“估值焦虑”驱动下的造假行为,最终却让投资者付出沉重代价退市阴影下的生存之战东方通目前面临的不仅是股价暴跌和市值缩水,更有退市的潜在风险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若公司被认定存在重大违法行为,如财务造假金额巨大且影响恶劣,可能触发强制退市。
以往案例显示,恒大因造假被重罚并陷入经营困境,东方通若无法妥善应对,或将步其后尘此外,东方通的业务前景也令人担忧公司主打的中间件和网络安全业务虽在国内有一定竞争力,但连续三年亏损反映其市场拓展和盈利能力的不足。
即便避免退市,如何重塑投资者信心、改善经营状况,仍是东方通必须面对的难题东方通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不仅是公司自身的一次危机,也为互联网和软件行业敲响了警钟从绿盟科技到汉王科技,再到东方通,财务造假的阴影始终笼罩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和软件企业。
东方通目前仅表示“积极配合调查”,其危机应对能力尚未显现。监管的持续趋严和行业的深刻反思或许能推动更健康的资本市场生态,但对于东方通而言,未来的路无疑充满挑战。
股盾网证券诉讼团队提示:如因上市公司重大虚假陈述误导,造成损失的,建议投资者通过法律途径争取挽回部分投资损失。法院审理中,因审判执法人员对法律问题存在不同理解,索赔结果以法院最终生效裁判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