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定增市场再度 ” 燃 ” 起来。
2005 年,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次年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首次提出上市公司实施增发可采用非公开发行方式,即定向增发(或称 ” 定增 “)。
相较公开增发与可转债,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在财务资质、发行折价、受理时长、发行费用四个方面均优势明显,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金额持续超过其他类型融资。
从定增规模来看,2016 年以前,定增融资规模不断攀升,2015 年— 2017 年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此后,由于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且较为低迷,定增规模出现萎缩。
2023 年 8 月,证监会一纸《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 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明确要求 ” 从严从紧 “,直接把定增市场打入冷宫。
2024 年 9 月,证监会连发《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并购重组和定增的闸门再度被打开。
2025 年一季度,定增规模直接冲破千亿,百亿项目频出,包括国泰君安、国联民生、中航成飞及中国核电的重组项目配套募资,其中,国联民生募资总额超过 290 亿元。
从行业来看,资金明显涌向三个方向:国家队主导的重资产行业、硬科技赛道以及部分急需输血的传统企业。
101 家披露预案,四大行拟定增近 5000 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共计 101 家上市公司发布预案。
从方案进度看,在上述 101 家上市公司中,董事会通过的有 56 家,占比 55.4%;股东大会通过的有 22 家,占比 21.8%;已受理的有 22 家,占比 21.8%;已实施的有 1 家,占比 1.0%。
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上述 101 家上市公司分布较多的行业是电子有 13 家,占比 12.9%;机械设备有 11 家,占比 10.9%;汽车有 9 家,占比 8.9%;计算机有 8 家,占比 7.9%;基础化工有 7 家,占比 6.9%。
此外,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各有 6 家;通信、银行各有 4 家;房地产、环保、交通运输、农林牧渔、轻工制造、有色金属各有 3 家;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建筑装饰、商贸零售各有 2 家;钢铁、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煤炭、社会服务、石油石化、综合各有 1 家。
从发行人企业性质看,私营有 71 家,占比 70.3%;地方国有企业有 14 家,占比 13.9%;中央企业有 10 家,占比 9.9%;中外合资有 4 家,占比 4.0%。
从预案披露时间看,1 月有 40 家,占比 40%;2 月有 20 家,占比 20%;3 月有 41 家,占比 40%。备受关注的是,最后一天,四家国有大行同日公告了定增预案,合计拟募资不超 5200 亿元。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将分别发行约 272.73 亿股、113.27 亿股、.77 亿股、205.696 亿股的 A 股股票,计划募集资金分别不超过 1650 亿元、1050 亿元、1200 亿元、0 亿元。四家银行均表示,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39 家定增股份上市,百亿项目频出
统计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定增股份上市数量累计达 39 家,融资规模累计达 1,269.18 亿元,沪深一级市场融资数量总计为 71 家、规模总计为 1,488.91 亿元。定增融资规模约占沪深一级市场融资总规模的 85.24%。其中,采用竞价方式定向增发股份的上市公司累计达 22 家,融资规模累计达 277.04 亿元,占全部定增发行公司数量的 6.67%、金额占比 4.79%。
具体到各个月份表现看来,以定增股份上市日统计:
1 月,共有 15 家上市公司定增股份上市(环比 -16.67%),融资规模为 808.03 亿元(环比 148.46%)。其中,10 家为竞价类定增,融资规模为 133.03 亿元,5 家为定价类定增,融资规模为 675.01 亿元。
2 月,共有 6 家上市公司定增股份上市(环比 -60.00%),融资规模为 44.49 亿元(环比 -94.49%)。以定增股份上市日统计,本月上市的定增案例中,2 家为竞价类定增,融资规模为 5.00 亿元,4 家为定价类定增,融资规模为 39.49 亿元。
3 月,共有 18 家上市公司定增股份上市(环比 200.00%),融资规模为 416.66 亿元(环比 836.53%)。其中,10 家为竞价类定增,融资规模为 .01 亿元,8 家为定价类定增,融资规模为 277.65 亿元。
在这场千亿盛宴中,有四个百亿级定增项目尤其受到市场关注。
一是国联证券通过定增 294 亿元收购民生证券,35 名特定投资者接盘(以地方国资和产业资本为主);交易完成后更名为 ” 国联民生 “,打造券商航母。
二是中航成飞向控股股东航空工业集团定增 174 亿,收购成飞集团 100% 股权;收购后新增歼 -20 等军机整机制造业务,市盈率从 30 倍飙升至 90 倍。
三是中国核电向大股东及社保基金定向增发 140 亿,全部用于核电项目建设。
四是国泰君安控股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注入百亿资金,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数字化转型建设、补充营运资金等。从首次预案至定增股份上市耗时仅 5 个月左右,是近 2 年来 A 股落地最快的百亿级定增项目。
热潮之下,散户该如何应对?
” 定增市场这轮火热,其中的成色或许还需再观察—— A 股历史上政策与市场的博弈已上演无数回合,多数时候都像给病人打强心针,只能换来脉冲式刺激。” 在行业专家看来,表面看定增市场一片红火,但隐患也正在发酵。
监管层现在对定增的态度是 ” 有序放开 “,但红线很明确:一是禁止蹭热点,二是严控补流,想靠定增 ” 续命 ” 越来越难。此外,折价率持续走低,而且很多科技类定增项目存在致命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定增市场是专业度比较高的市场,是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为辅的市场。新规以来,定增市场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的比例不足 10%,远低于二级市场的个人投资者。
那么,面对定增热潮,散户该如何应对?资深投资人士的建议是:
一方面要盯紧 ” 黄金 72 小时 “。统计显示,定增预案公告后的 3 个交易日最关键:优质项目(如硬科技、国资背景)平均涨幅达 9.2%;补流类项目平均跌幅 3.5%。
另一方面要学会看 ” 机构底牌 “。今年公募参与定增金额占比达 35%,但若某项目只见私募不见公募,要警惕。此外,查看未来 6 个月定增解禁规模,避开解禁占比超总股本 10% 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