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上市公司在进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披露时,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本文旨在为上市公司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指南,帮助其全面、准确地完成相关信息披露工作。我们将结合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和指南,参考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101标准和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的系列文件,详细介绍如何选择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标准,如何具体依法依规进行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ESG报告中生物多样性议题该如何撰写,以及独立的生物多样性报告如何撰写。
一、选择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标准
1.1 选择标准的原则
选择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标准时,上市公司应遵循以下原则:
– 合规性:选择的披露标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信息披露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 全面性:选择的披露标准应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个方面,包括政策与法规、治理结构、战略规划、管理流程、指标与目标等。
– 可比性:选择的披露标准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
- 透明性:选择的披露标准应具有透明性,确保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 实用性:选择的披露标准应具有实用性,便于企业实际操作和执行。
1.2 主要披露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 GRI 101标准:GRI 101标准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一套生物多样性披露标准,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个方面,包括政策与法规、治理结构、战略规划、管理流程、指标与目标等。GRI 101标准强调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透明性,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组织。
– TNFD框架:TNFD框架是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发布的一套生物多样性披露标准,主要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强调生物多样性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估和管理。TNFD框架包括四大支柱: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
– ESRS标准:ESRS标准是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委员会(EFRAG)发布的一套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内容。ESRS标准强调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和可比性,适用于在欧盟注册的企业。
– 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守则》: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守则》要求企业披露对环境及天然资源造成重大影响的政策,描述业务活动对环境及天然资源的重大影响及已采取的行动。适用于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1.3 选择标准的步骤
上市公司在选择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标准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评估企业需求:评估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实际需求,确定需要披露的主要内容。
2. 了解法律法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的要求,确保选择的披露标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 比较不同标准:比较不同披露标准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企业需求的披露标准。
4. 咨询专业人士:咨询ESG信息披露领域的专业人士,获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5. 制定实施方案:制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的实施方案,包括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时间等。
案例:某大型跨国公司在选择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标准时,首先评估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然后了解了各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比较了GRI 101标准、TNFD框架和ESRS标准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了GRI 101标准。该公司还咨询了ESG信息披露领域的专业人士,制定了详细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实施方案。
二、具体依法依规进行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
2.1 法规要求
根据上交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上市公司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活动中,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公司治理,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回报能力,促进自身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引》明确要求,上证指数、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按照《指引》及上交所相关规定披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以下统称《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中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必须与《指引》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
2.2 披露原则
根据《指引》,上市公司披露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披露主体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不得进行选择性披露,不得与依法披露的信息相冲突,不得误导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具体要求如下:
– 客观性:披露的信息应当基于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 真实性: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可靠,不得虚构或夸大。
- 完整性:披露的信息应当全面覆盖,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 可比性:披露的信息应当采用统一的术语、单位和计量方法,便于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
- 可验证性:披露的信息应当有可靠的来源和依据,能够被第三方验证。
2.3 披露内容
上市公司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政策与法规: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遵守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及《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特定地区或行业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 治理结构: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治理结构和内部制度。治理架构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人员构成及专业能力、职权范围、信息报告机制,以及监督程序、监督措施及考核情况等。
– 战略规划: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战略规划、管理策略和商业模式调整。公司识别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依赖性、影响、风险和机遇,包括风险及机遇的类别、影响的时间范围、影响的程度等,以及公司为应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依赖性、影响、风险和机遇,制定的战略规划、管理策略,或做出的商业模式调整等。
– 管理流程: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管理流程和措施。管理流程包括公司业务全生命周期范围内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依赖性、影响、风险和机遇,进行识别、评估、排序、监测和管理的流程。
– 指标与目标: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管理指标及目标,以及报告期内目标的达成进展。管理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运营点及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面积、运营点及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数量、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最大的运营点正在恢复或重建的区域面积、导致或可能导致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运营点捕获的每个野生物种的数量、运营点周边受影响的物种和数量、运营点周边环境物种丰富度等;目标包括定量目标或定性目标,以及报告期内目标的达成进展。
– 具体举措: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退出生产经营活动、处置相关设施等情况;在生产经营场所周边和陆地、海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的保护和恢复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效果;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栖息地保护恢复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效果;在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获取与惠益分享、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效果;为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等对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生物遗传资源等的影响和依赖,采取的行动与取得的效果。
案例:某大型能源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中,详细披露了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政策与法规、治理结构、战略规划、管理流程、指标与目标以及具体举措。该公司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退出了部分生产经营活动,处置了相关设施;在生产经营场所周边和陆地、海洋重点生态功能区,采取了多项保护和恢复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栖息地保护恢复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了多个珍稀物种;在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获取与惠益分享、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了生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公司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得到了投资者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三、ESG报告中生物多样性议题的撰写
3.1 报告框架
在ESG报告中,生物多样性议题的撰写应遵循以下框架:
1. 报告编制说明:说明报告的编制依据、编制过程、编制人员等。
3. 议题重要性评估:评估生物多样性议题在公司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包括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
4. 公司ESG治理安排:介绍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治理结构和内部制度。
5. 环境维度议题: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政策与法规、治理结构、战略规划、管理流程、指标与目标以及具体举措。
6. 社会维度议题:详细披露公司在员工、产品和服务安全与质量、数据安全与客户隐私保护、创新驱动、科技伦理、供应链安全、平等对待中小企业、乡村振兴、社会贡献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治理结构、战略规划、管理流程、指标与目标以及具体举措。
7. 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维度议题:详细披露公司在反商业贿赂及反贪污、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治理结构、战略规划、管理流程、指标与目标以及具体举措。
8. ESG数据表和附注:提供公司在ESG方面的具体数据和附注。
9. 对标索引表:提供公司在ESG方面的对标索引表。
10. 第三方鉴证/审验报告(可选):提供第三方鉴证/审验报告,增强报告的可信度。
3.2 具体撰写注意事项
在撰写ESG报告中的生物多样性议题时,上市公司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政策与法规: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遵守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地方、行业或公认的国际标准等。
– 治理结构: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治理结构和内部制度,包括治理架构、人员构成及专业能力、职权范围、信息报告机制,以及监督程序、监督措施及考核情况等。
– 战略规划: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战略规划、管理策略和商业模式调整,包括风险及机遇的类别、影响的时间范围、影响的程度等,以及公司为应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依赖性、影响、风险和机遇,制定的战略规划、管理策略,或做出的商业模式调整等。
– 管理流程: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管理流程和措施,包括公司业务全生命周期范围内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依赖性、影响、风险和机遇,进行识别、评估、排序、监测和管理的流程。
– 指标与目标: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管理指标及目标,以及报告期内目标的达成进展。管理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运营点及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面积、运营点及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数量、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最大的运营点正在恢复或重建的区域面积、导致或可能导致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运营点捕获的每个野生物种的数量、运营点周边受影响的物种和数量、运营点周边环境物种丰富度等;目标包括定量目标或定性目标,以及报告期内目标的达成进展。
– 具体举措: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退出生产经营活动、处置相关设施等情况;在生产经营场所周边和陆地、海洋重点生态功能区,采取的保护和恢复措施与取得的效果;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栖息地保护恢复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效果;在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获取与惠益分享、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效果;为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等对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生物遗传资源等的影响和依赖,采取的行动与取得的效果。
案例:某大型农业公司在ESG报告中,详细披露了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政策与法规、治理结构、战略规划、管理流程、指标与目标以及具体举措。该公司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退出了部分生产经营活动,处置了相关设施;在生产经营场所周边和陆地、海洋重点生态功能区,采取了多项保护和恢复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栖息地保护恢复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了多个珍稀物种;在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获取与惠益分享、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了生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公司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得到了投资者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四、独立的生物多样性报告的撰写
4.1 报告框架
独立的生物多样性报告应遵循以下框架:
1. 报告编制说明:说明报告的编制依据、编制过程、编制人员等。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法规: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遵守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结构: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治理结构和内部制度。
5.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战略规划、管理策略和商业模式调整。
6.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流程: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管理流程和措施。
7. 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与目标: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管理指标及目标,以及报告期内目标的达成进展。
8. 生物多样性保护具体举措: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9. 生物多样性保护绩效评估: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绩效评估结果,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10. 生物多样性保护展望: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未来规划和展望。
4.2 具体撰写注意事项
在撰写独立的生物多样性报告时,上市公司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法规: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遵守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地方、行业或公认的国际标准等。
– 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结构: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治理结构和内部制度,包括治理架构、人员构成及专业能力、职权范围、信息报告机制,以及监督程序、监督措施及考核情况等。
–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战略规划、管理策略和商业模式调整,包括风险及机遇的类别、影响的时间范围、影响的程度等,以及公司为应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依赖性、影响、风险和机遇,制定的战略规划、管理策略,或做出的商业模式调整等。
–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流程: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管理流程和措施,包括公司业务全生命周期范围内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依赖性、影响、风险和机遇,进行识别、评估、排序、监测和管理的流程。
– 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与目标: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管理指标及目标,以及报告期内目标的达成进展。管理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运营点及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面积、运营点及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数量、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最大的运营点正在恢复或重建的区域面积、导致或可能导致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运营点捕获的每个野生物种的数量、运营点周边受影响的物种和数量、运营点周边环境物种丰富度等;目标包括定量目标或定性目标,以及报告期内目标的达成进展。
– 生物多样性保护具体举措: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退出生产经营活动、处置相关设施等情况;在生产经营场所周边和陆地、海洋重点生态功能区,采取的保护和恢复措施与取得的效果;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栖息地保护恢复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效果;在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获取与惠益分享、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效果;为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等对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生物遗传资源等的影响和依赖,采取的行动与取得的效果。
– 生物多样性保护绩效评估: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绩效评估结果,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包括各项管理指标的达成情况,定性评估包括公司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整体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 生物多样性保护展望:详细披露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未来规划和展望,包括未来的工作重点、预期目标和具体措施。
案例:某大型矿业公司在独立的生物多样性报告中,详细披露了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政策与法规、治理结构、战略规划、管理流程、指标与目标以及具体举措。该公司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退出了部分生产经营活动,处置了相关设施;在生产经营场所周边和陆地、海洋重点生态功能区,采取了多项保护和恢复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栖息地保护恢复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了多个珍稀物种;在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获取与惠益分享、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了生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公司的生物多样性报告得到了投资者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五、结论
<!–article_adlist[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上市公司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时,应遵循《指引》的相关要求,确保信息披露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上市公司应积极使用LEAP方法评估生物多样性风险,通过四大支柱(战略、治理、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完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的披露工作。通过这些措施,上市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赢得投资者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上市公司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时,应选择合适的披露标准,依法依规进行信息披露,详细撰写ESG报告中的生物多样性议题,独立撰写生物多样性报告,确保信息披露的全面性、透明性和可比性。通过这些措施,上市公司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往期回顾
■ ESG | 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指南(上)
■ ESG | 盘一盘历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 ESG |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 16):朝着“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目标达成重要协议
■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框架》解读(下)
■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框架》解读(上)
■ 贝泰妮对标COP15行动目标,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 守望哈巴,守护生物多样性
■ 山野相依 物华天宝 | 上海医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特辑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上海领灿助力生物多样性之路
更多2024年度ESG报告指南及ESG诊断建议请联系
上海领灿ESG业务发展中心暨
可持续品牌管理中心
电话:021-58777165/15026766713
邮箱:yesg@irmleader.com
]article_adlist–>
(转自:领灿IRML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