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十点人物志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5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安心老去:面对老龄化冲击的准备》,作者李佳是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作为老龄化问题研究专家,李佳将在本书中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人口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问题,同时在养老金、延迟退休、就业等方面,为普通人提供解法。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提早准备,安心养老。
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与我们积极互动。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紫竹凌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为您带来一本新书——《安心老去》。
养老金出现缺口,退休金不够了怎么办?
三孩生育政策出台,要不要生?
马上35岁了,如何化解职场危机?
单身浪潮来袭,不结婚到底是社会问题还是社会进步?
保险与理财,到底选哪个?
《安心老去》这本书抽丝剥茧,以全新的政策解读及对老龄行业的展望,为我们解答以上人生困惑和瓶颈,给我们提供科学实用的智慧支持。书中观点具有科学性,语言通俗易懂,同时,穿插有许多有趣的小知识,好懂又好读。
本书作者李佳是老龄化问题研究专家、《中国经营报》专栏作家,曾出版《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面对老龄化的冲击,做好安心老去的准备。
变老的世界
“黑天鹅”和“灰犀牛”是近年来被人熟知的两个概念。
“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它在意料之外,但发生后会颠覆一切。而“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老龄化,正是这样一头“灰犀牛”。为什么说老龄化是史上最大“灰犀牛”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当老龄化袭来,每个人都会牵涉其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听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老龄化是一种个体现象,事实上,老龄化已经是一种全球现象。
那么,老龄化的标准是什么呢?关于老龄化,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标准有;对个人恶言,60岁为进入老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超过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此外,老龄化还可进一步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超重度。
那么,老龄化是如何从全球到中国的呢?
从19世纪中叶,以法国为首,瑞典、挪威等欧洲国家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早在1865年,法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就超过7%。不过,法国也是世界上老龄化发展最为缓慢的国家。从1865年进入轻度老龄社会到1995年到中度老龄社会,经历了长达年的时间。
最高的国家,男性为81.1岁,女性为87.1岁,远高于其他国家。
此外,中国台湾也在1993年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到2025年,我国台湾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进入重度老龄社会。2006年,香港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2.4%,预计2041年将升至33%,届时,香港将成为全球经济发达地区中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由此可见,全球变老已是大势所趋。
变老的中国
而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老龄化来得晚了些。有人说人口老龄化是贯穿中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指出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3%;2000年末,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以这两项指标为标志,中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开始了为期百年的老龄化世纪。直至21世纪末,中国老龄人口才能完成从持续增长到持续减少,再到相对稳定的全过程。
此外,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和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人口出生情况,中国将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经历快速老龄化、急速老龄化、深度老龄化和重度老龄化等四个发展阶段。
快速老龄化阶段主要是指1999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老龄人口数量从1.31亿增至2.68亿,老龄化水平从10.3%升至18.5%。
急速老龄化阶段是指2022年至2036年期间,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将从2.68亿增至4.23亿,老龄化水平从18.5%升至29.1%。预计2029年,中国总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14.63亿;2030年,中国总人口开始负增长。
深度老龄化阶段是指2036年至2053年期间,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将从4.23亿增至4.87亿的峰值,老龄化水平从29.1%升至34.9%。
重度老龄化阶段是指2053年至2100年,在此阶段,中国老龄人口增长期结束,人口总量和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数量同步减少,中国总人口规模将从13.99亿减少到11.31亿。
作者指出虽然从时间上来看,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将历经百年,但从冲击的强度和烈度上来看,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老龄化相比,中国的老龄化堪称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定的“超级老龄化”。
下面,我们来具体展开说说。
第一,超大规模。由于人口基数的关系,中国老龄人口的数量十分巨大,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60岁以上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1991年,老龄人口1.02亿,2013年超过2亿。2070年前,中国将一直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此外,超大规模还体现在高龄人口的数量上,21世纪中叶,中国高龄人口将占世界高龄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相当于发达国家高龄人口的总和。
第二,超快速度。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从1999年的10.3%到2053年的峰值34.9%,我国仅需55年时间,而英国、法国等国家这一过程基本都在100年以上。
第三,超早阶段。与率先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更早的经济发展阶段进入老龄化。以人均GNI为指标,比较中、美、日、韩四国,老龄化水平7%时,美国、日本、韩国的人均GNI分别是中国的1.66倍、2.31倍和10.12倍;老龄化水平10%时,美国、日本、韩国的人均GNI分别是中国的1.02倍、1.39倍和2.73倍。
第四,超稳结构。中国老龄化水平在2053年前将呈持续增长状态,2053年达到峰值34.9%。虽然此后老龄人口总量开始缩减,但由于其他年龄段人口将同步减少,老龄化水平仍将长期稳定在33%左右。一直到21世纪末,中国将一直处于超级稳定的重度老龄社会。
综上所述,中国超级老龄化的确来势凶猛。
冲击无处不在
在老龄化的影响和冲击下,从中国到全球乃至全人类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社会政策和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正在发生持续改变,并且这种改变的广度、深度、浓度和强度日益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
老龄化正同全球化、城镇化、工业化、数字化一道,构成重塑人类社会的认知背景和基础力量。换句话来说,老龄化的冲击无所不在,不管是政治选举还是消费习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案例,2019年“双十一”前夕,拼多多推出一组新的营销广告:“以前‘双十一’闺女教我怎么买,现在‘双十一’我教闺女怎么拼”。
对此,有网民直呼广告词犀利精准。还有网民发问,不会用淘宝的老一代,为什么会用拼多多呢?
实际上,老龄群体难以了解和适应新技术,是当前社会的主流观点之一。但这种观点忽略的是老龄群体虽然可能不了解最新的技术,但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经历了很多新技术。对于新技术,老龄群体拥有年轻群体所没有的评价权。
同时,老龄群体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习惯。而老龄群体的这些经验和习惯,恰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全球变老已是大势所趋,中国也将迎来超级老龄化的趋势。
那你知道老龄化这头史上最大“灰犀牛”到底来自哪里吗?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article_adlist[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好书
点“在看”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提前做好养老准备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