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以墨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诚信本应是企业立足的基石,然而*ST普利(300630.SZ)却因财务造假,将自身逼到了退市边缘。随着财务造假案的持续发酵,已有股民愤而诉至法院。
财务造假触目惊心
经证监会查明,*ST普利在2021年和2022年的年度报告中存在严重虚假记载。在这两年间,公司虚构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高达10.31亿元,占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31.08%;虚构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95亿元,占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6.72%。如此夸张的数据,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和市场。
具体来看,2021 – 2022年,*ST普利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来虚假确认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4.3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4% ,对应营业成本1.29亿元,多计利润总额3.08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5.88%;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4.5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8%,对应营业成本6922万元,多计利润总额3.87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8.27%。不仅如此,公司还将不具有控制权的贸易业务按总额法核算,导致2021年多计营业收入7800万元,2022年多计营业收入5926万元。
*ST普利的风险其实早在2024年4月就已初现端倪。2024年4月3日,公司发布变更签字会计师的公告。4月16日,收到海南证监局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原因是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同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2023年度审计工作进展及相关事项对2023年年报披露的影响。
5月1日,*ST普利发布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公告,因无法按时完成2023年年度报告编制工作,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5月8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7月5日,公司发布董事会关于2023年度财务报告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的专项说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显示保留意见内容:普利制药对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中财务信息进行自查并更正,但会计师因无法核实更正依据,无法确认更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此次自查更正金额远低于2025年1月证监会《告知书》中的金额。
遭股民起诉
尽管目前监管部门并未下达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但投资者已先行自救。据悉,目前已有投资者向法院递交诉讼材料,要求该公司赔偿投资损失。
下,投资者可根据《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赔偿投资差额损失、佣金损失及印花税损失,其中,投资差额损失可以理解为是投资者在泡沫价格上多支出的泡沫成本,投资差额损失的多少与买入价格和股数有
*ST普利财务造假案仍在持续发展之中,股民的诉讼结果也备受关注。无论最终的判决如何,这起案件都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案例,为投资者、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提供深刻的教训和启示。